避难区域性能化设计在建筑安全疏散中的应用.doc

避难区域性能化设计在建筑安全疏散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避难区域性能化设计在建筑安全疏散中的应用

避难区域性能化设计在建筑安全疏散中的应用 张新萍 1 现行规范对避难区域的定义 参照国外规范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可将避难区域分为:室外阳台、屋顶平台、避难间、避难层。避难区域的类型分为: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没有要求建筑物一定要设置室外楼梯。一般多层、高层建筑都会设置室外疏散楼梯,这对人们平时使用和火灾时疏散与避难是非常有利的。 屋顶平台是敞开式的,没有或很少有火灾荷载,面积比较大,屋面楼板具有一定的耐火极限,在火灾情况下避难是比较安全的,而且不增加造价。《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高规” GB50045-95中,第6.2.3条“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第6.2.7条“除本规范第6.1.1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及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屋顶平台作为避难区域,楼梯应通至屋顶平台或在室内从防烟楼梯间内设一条直通屋顶平台的公共走道。 避难层 间 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发生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或房间。主要功能是在火灾紧急情况下,因自身因素或火灾造成的客观原因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疏散时需暂时停留等待救援,或等待大火被扑灭、险情被排除的避难区域,以弥补超高层建筑垂直疏散距离长,外部救援困难,自身灭火设施能力有限,以及为消防救援赢得时间。避难层 间 是超高层建筑疏散体系的一种特殊应急手段。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安全快速疏散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建筑内人员疏散方案及消防设施的选用等方面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需作出评估,有助于克服人为经验判断的主观性,有效地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疏散。 2 避难层 间 的设计缺陷及实际状况 有资料显示,在正常情况下将一幢30层高、每层有240人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至室外,需要约78 min。如发生火灾时在紧张慌乱的情形下,要在楼梯间内长时间行走,绝大多数的人会体力不支。而火借风势,30 s内就可以从第1层到达第33层。 2.1 避难层 间 的规范设计缺陷 “高规”第6.1.13条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 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间 ”,并应符合6.1.13.1条至6.1.13.8条的有关规定。但没有明确避难层与避难间的区别及设置避难层 间 的安全措施,使一些超高层建筑中设置的避难间与其他使用房间除名称不同外,没有特殊的安全措施。对于“高规”中第6.1.13.2规定,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必须经过避难层方能上下。但实际工程中有些单位在满足了避难层的面积要求后,为了增加商业效益,利用避难层的一些房间作为健身中心等活动场所。而在安全管理上又常会锁闭楼梯间的疏散门,使得楼梯上下不贯通,上层的人员无法通过楼梯而疏散到地面。这样的设计反而会影响人员的疏散。 2.2 避难层 间 的实际存在状况 国内一些超高层建筑设置了避难层 间 ,也是参考了国外或某一地区的规范或规定。同是摩天楼规定只针对公共建筑 商住楼、办公楼、综合楼 ,介于50~100 m的高层居住建筑从大楼外面施救多次发生。高层建筑火灾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主要靠室内消防设施,立足于自救。还有一些多层公共建筑,如医院、商场、写字楼等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也无避难层 间 的设计要求和依据。多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们既无法逃向屋顶平台,也无法向下逃离大楼。 3 避难区域的性能化设计理念 根据各类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特点,特别是新建建筑应在设计阶段加以考虑,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的消防安全性能。因此,笔者提出几点避难区域设置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3.1 避难区域的设置楼层 根据现有楼层的高度,建筑物内平时停留的人数较多,笔者认为,对某一高度以上楼层如果人数超过一定的数量就应该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一是根据建筑物层高确定,如果建筑物的层高较高,则层数相应减少;二是根据当地城市消防部门所配置的消防登高车的云梯高度,确定第一避难层或避难间距地面的高度;三是第一避难层或避难间的有效避难面积宜较上部各层大一些,避难间面积较小可以每层设置,也可以间隔一定层数设置,面积指标同避难层,如上海88层的金茂大厦从53层~87层为客房楼层,其中每层在合用前室中设有一个避难间,面积约为20 m2,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隔墙、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设置了自动喷淋、火灾报警和正压送风系统,同时配备有逃生面具;四是避难层所在楼层不应设有办公室、会议室等其他使用的场所,如高391 m、80层的广州中信广场,其中第27层、第47层、第67层都是完全空置的防火避难层,遇火警时人们可选择最近的一处作为临时避难所。独立的避难层虽然安全但不经济,在实际运用中很少被采用。避难层兼作设备层,这种做法非常普遍,这也是“高规”中允许的做法。 3.2 避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