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第7章
若干食品香精、香料醇 硫酸氢乙酯(酸性酯) 硫酸是二元酸, 与两分子的醇作用生成中性酯。 ( CH3O)2SO2 硫酸二甲酯: 甲基化试剂 磷酸:三元酸,可生成三种磷酸酯 醌:环己二烯二酮类化合物 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硝酸等)作用: 芥子气 (ClCH2CH2SCH2CH2Cl, Mustard gas) 是一种由环氧乙烷及H2S等合成得到的糜烂性毒剂,其主要特征是使人体内一些重要的代谢酶烷基化而失活,从而破坏细胞、造成糜烂。请解释该毒剂极易使酶烷基化的原因(提示:将酶结构简化为酶-NH2) (2) 硫醚的氧化 使用某些漂白剂(如NaOCl)能使芥子气失活,请解释其原因: 一、结构、分类和命名 第三节 酚(Phenols) 1,2-苯二酚 2,4-二甲酚 1,3,5-苯三酚 2,4-二羟基甲苯 命名 二、化学性质 酸性强弱: RCOOH ArOH ROH 1、酸性: 因存在P-π共轭效应,使O-H键易电离而具有酸性 苯酚的酸性(pKa=9.89)比碳酸(pKa=6.35)弱 取代酚类化合物酸性: 强弱与苯环上取代基的种类、数目等有关 酚: 不溶于NaHCO3水溶液 羧酸: 既溶于NaOH,也溶于NaHCO3水溶液 (高级)醇:不溶于NaOH,也不溶于NaHCO3水溶液 酸性与溶解性 2 氧化反应 对苯醌 p-benzoquinone 邻苯醌 Coenzyme Q (CoQ) Also called: ubiquinone 3 与FeCl3显色 酚类化合物可与三氯化铁(FeCl3)反应显出特殊色 容易发生卤代、硝化和磺化等亲电取代反应 卤代反应 检验部分酚类化合物(ppm级) 4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速率控制 平衡控制 磺化反应 硝化反应 More volatile less volatile (why?) 5 酯化反应 首次合成:1859,德Hoffmann 1899:德Bayer注册为Aspirin 作用:治疗伤风、感冒、头痛、风湿痛、预防心脑血管 疾病 年产量:药片、胶囊、栓剂等近400亿片 6 形成酚酞 * * 第七章 醇 硫醇 酚 醇: 酚: 为含氧化合物,可看成水中的氢被烃基取代产物。 一 醇的分类和命名 第一节 醇 (Alcohols) 烯醇 炔醇 根据烃基不同 饱和醇 不饱和醇 脂环醇 芳香醇 醇的分类: (1)普通命名法 结构简单的醇: “醇”前加上烃基名,省去“基”字 醇的命名: (2)系统命名法 (a)选择含-OH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称某醇,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在醇名前用阿拉伯数字表明羟基的位置 (b)脂环醇: 脂环烃基 + “醇” (c)不饱和一元醇:选择包含有羟基和不饱和键在内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在编号时应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编号,在不饱和键和羟基前标明其位置 (d)多元醇:尽可能选择包含多个羟基在内的最长的碳链,按羟基数而称某二醇、某三醇,并在醇名前再标明羟基位置 命名举例(普通法和系统法) 醇羟基与水之间形成的氢键:醇在水中溶解度 液态醇分子之间缔合的氢键:醇的沸点 二 醇的物理性质 球棍模式 甲醇Lewis结构 甲醇的结构 三 醇的化学性质 醇发生反应的主要部位 (一) 与金属钠等碱金属的反应 醇钠:白色固体、遇水水解生成醇和NaOH 不同结构的醇与金属钠反应的速度: 甲醇 伯醇 仲醇 叔醇 醇钠在有机合成中用作引入烷氧基的试剂。 邻二醇类化合物: 与稀硫酸铜的碱性溶液形成绛蓝色的铜盐 连二醇的鉴别反应 酸性: H2O > ROH > RH碱性: R— > RO— > OH— 醇与无机酸作用生成无机酸酯 硝酸乙酯 [first made in 1847; in 1866 Alfred Nobel discovered dynamite, and found the firm Dynamit Nobel] (二)与无机含氧酸成酯 硫酸氢乙酯(酸性酯) C H 3 C H 2 O S O 2 O H H O S O 3 H + C H 3 C H 2 O H 其它重要的磷酸酯结构 烷基一磷酸酯 烷基二磷酸酯 烷基三磷酸酯 (三) 脱水反应 反应机制:亲核取代反应,伯醇主要按SN2 1.分子间脱水 醇分子内脱水机制 2.分子内脱水 醇脱水反应选择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SSP Z359.11-2021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Full Body Harnesses 全身吊带的安全要求.pdf
- 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湘美版三年级上册-湘美版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医疗事故赔偿项目的确定与计算标准讲述讲解.pdf VIP
- 2025年绵阳市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5.1脱单指导手册(岳改) .pdf
- -小学必背古诗词75+80首电子版(注音版)-.docx VIP
- 肝癌超声讲解学习课件.pptx VIP
-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司马光.ppt VIP
-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docx
- 2025年绵阳市中考英语试题卷(标准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