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山村规划说明书704
一、规划背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健全完善的体制机构、健康平衡的人口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形态、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村寨打造成为“科学发展的致富田园、循环发展的庭院、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的“五园新村”,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民精神文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二、规划原则、依据、目标、范围和期限
1、规划原则
(1)、科学规划与因地制宜原则
(2)、农民自主、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为主,政府及社会各方面支持和补贴为辅。
(3)、求真务实、扎实稳步的原则,避免四个误区(大拆大建、大包大揽、贪大求洋、急功近利)。
(4)、与时俱进原则,合理的村寨整治建设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5)、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原则,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社会文明。
(6)、自然生态与持续发展并重原则,尊重自然,保护村寨自然生态环境。
(7)、科学性原则,科学合理的引导有利于村寨建设工作,立足当前、分步实施、
远近结合的进行。
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4)、《镇规划标准》
(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6)、《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t = Po(1+r)n
Pt为预测期末总人口数;
Po为基期总人口数;
r为综合增长率;
n为预测周期
2021年村域总人口:1950×(1+2%)10= 2377(人)
根据上述预测方法,实质上均是根据人口近年来发展趋势的一种推断。在结果选择时有两个方面的因素还需考虑:一是人口统计本身的问题;二是尽管这两年来木山村人口机械增长为负增长,但考虑到它
经过综合分析,确定规划期期末(2021年)预测人口为2400人。
3、人均建设用地
1、建设用地现状
木山村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03245㎡。人均用地面积为53.1。
2、建设用地规划
综合考虑木山村所处区位的优势以及今后新农村的发展前景,为满足建设需要,规划确定到规划期末,木山村人均建设用地达75㎡/人。
4、居民点布局
木山村共辖8个村民组:马路沟组、榜榜田组、建华组、白飞沟组、沟边组、梨树窝组、小山组、长腰岭组。
5、设施布局规划
(1)、基础设施
围绕“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十字方针,着力完善村域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1)道路建设
木山村道路建设包括三方面:一是拓宽通村路;二是硬化通村路;三是硬化联户路、修建果林和田间道路。
① 拓宽进木山村的主干道,道路宽度5米,长3890米,拟采用路面,两边绿化。拟采用路面,两边绿化。采用宽米的砂石路
②居民生活用水量,按每人每天100升计算,总用水量为25100升/天。
③给水管线沿主要道路走向一侧布置,管线布置的主要方向与供水方向的主要流向一致。
④给水管道距离树木及建筑外墙不小于1.5米,与污水排放沟渠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0.5米。
农业生产用水:对村内灌溉沟渠、山塘、蓄水池进行整合,满足农业生产用水。
用水质应符合“生活用水卫生标准”(GB85746)的规定,做好水源卫生防护、水质检验及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为保护水源不受污染,水源周围10—15米范围内应禁止建设建筑物、构筑物等,并做好绿化。
(3)、排水设施
①通过村寨排水工程整治,应逐步实现村寨排水的“雨污分流”体制。
②污水量以村寨生活用水量的80%计算,道路管径主管不小于400毫米;经过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可排放也可用于农田灌溉。
③村寨生活污水收集采用管道形式,通过整治逐步取消排污明渠。管材可选择混凝土管、陶土管、塑料管等多种材料。
④污水管道铺设时,先定总干管,走向依据地形坡度铺设,坡度不小于0.3%,满足污水重力自流的要求。污水管道埋深在冻土层以下,并与建筑外墙、树中心间隔1.5米以上。
⑤村寨雨水排放采用明沟与暗沟结合的排水方式,与水利沟渠工程相结合,排水沟渠充分利用地形,使雨水能就近排水池塘或河流水体,修建专用的雨水蓄水池等,专用蓄水池的雨水量纳入用水量平衡。
⑥排水沟渠的纵坡不小于0.3%,排水沟渠的宽度及深度根据降雨量确定,宽度不小于150毫米,深度不小于120毫米。
⑦村民住宅墙外地面设置散水,宽度不小于0.5米。并在住宅院落四周设置排水沟。
(4)、电力设施
规划一个10KV箱式变压器。村民用电负荷指标按2.0-3.5kw/户;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建筑按25-35w/㎡。电力变压器采用杆上式安装,为保证用点安全,应对低压电力线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