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城市化原理
导读问题
城市化是指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城市化?城市化有终极的目标水平吗?
城市化水平是如何计算的?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城市化有那些基本类型?
我国的城市化问题?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到2009年底,中国共有设市城市654个,城镇化率已达到46.6%,中国的城市人口已达到6.07亿人。
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7311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2961万人,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3.7%,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数据同时显示,2013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了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5亿人,“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5.7%左右。
如果按照0.8~1%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中国总人口14.5亿,城镇化率56~58%,中国的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达到8.1~8.4亿人。
城市是城镇化的载体,没有城市,无从谈城镇化。
据可靠消息,目前性别比为105.10,so男同学们,你懂的!
一、城镇化的不同解释
1、经济学通常从经济与城市(镇)的关系出发,强调城镇化是从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化。
认为城镇化是各种非农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还包括非农产业投资及其技术、生产在城市的集聚。
科林·克拉克认为,城镇化是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
2、地理学强调城乡经济和人文关系的变化
认为城市(镇)是地域上各种活动的中枢,城镇化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农村居民点形式向城镇居民点形式转化的全过程。认为城镇化是居民聚落和经济布局的空间区位再分布,并呈现出日益集中化的过程。
更具体地说,第二、三产业在具体特定地理条件的地域空间集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消费地域,其他经济、生活用地也相应建立,多种经济用地和生活空间用地集聚的过程就是城镇化过程。
3、人口学研究城镇化,主要是观察城市(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变化情况
城市(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的提高,城市(镇)人口规模的分布及其变动等,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经济、社会原因及后果。
4、人类学则以社会规范为中心,认为城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由乡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镇)生活方式的过程。
5、历史学则认为城镇化就是人类从区域文明向世界文明过渡中的社会经济现象。
6、社会学以社群网(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的密度、深度和广度作为研究城市(镇)的对象,强调社会生活方式的主体从乡村向城市(镇)转化。
城市化是一个转化的过程,综合起来来说,包含乡村——城市的四种转型:
1.人口结构的转型
2.经济结构的转型
3.地域空间的转型
4.生活方式的转型
艾尔德里奇将城镇化定义归纳为三种过程:
扩散过程(城市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信仰、发明和创新等某些品质和特征向非城市地区逐渐扩散的过程)、
强化过程(城市中各种城市行为和素质因不同人群的频繁接触交往而日益增强的过程)
人口集中过程。
弗里德曼(J.Friedmann)将城镇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Ⅰ: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城市化Ⅱ:抽象的、精神的过程
二、城镇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第一种是正统的城镇化类型
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
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世界上首个巨型城市区诞生,由香港、深圳和广州组成
生活着大约1亿两千万人口
第二种是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
即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镇化的人,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假城镇化(Pseudo-Urbanization)如非洲一些国家。
另外有些发展中国家,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地域集中和城市型景观地域推进的速度很快,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却缺少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叫做过度城镇化(Hyper Urbanizati或Over-Urbanization)。
里约热内卢的半山是全世界最大的贫民窟
第三种是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由于厌恶城市环境,追求较宽裕的活动空间、新鲜空气,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信息发达,因此人口和工业、商业事务等活动纷纷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镇化(Suburbanization)、逆城镇化(Counterurbanization)。
在这一过程中,伴随出现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
城市化数据纵览
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偏低。2010年,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50.5%,发达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