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 3 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 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秦实行暴政,民心大失,二世而亡。代秦而起的是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如何吸取秦亡史训,稳固天下民心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楚汉战争 汉初的经济状况 经济残败、百废待兴 修养生息、轻徭薄赋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黄老之学的兴起背景(汉初) 黄 老 之 学 “老”:老子的学说 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 作用:? “黄”:黄帝的学说 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何谓“黄老之学”? 汉初为何以之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黄老之学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3.黄老之学的作用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黄老之学的兴起背景(汉初) 2.“黄老之学”的哲学思想 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起到什么作用? 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 ,国力增强。汉初的“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后汉书.食货志》 汉武帝的作为 广设学校 推行儒学 到汉武帝时期为什么汉初的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 ?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2.“无为而治” 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匈奴南下侵汉; 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七国之乱) 3.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1.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 (新儒学的兴起) 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前179——前104年)广川人(今河北景县人)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主张,创立新儒学。 A、思想特点:大一统思想——“新” 他认为《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如果各行其道,各持一端,就无法维护统一,因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思想内涵 1、理论基础:天人感应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常”:永恒不变的 3、结论: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天,君子必行天道,实行仁政。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 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 谓之王。” 2、伦理观:三纲五常 B、思想内容 2.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思想内涵 C、思想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3.新儒学的评价 巩固国家的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总结 黄 老 之 学 独 尊 儒 术 原 因 内 容 作 用 内容 作 用 西汉初年, 经济残败 百业待兴。 巩固国家统一 限制君主权利 儒学独尊地位 天人感应 实行仁政 治身、治国 无为而无不为 经济恢复 国力增强 原 因 无为不适应集权 新儒学的大一统 统治者的有为愿望 练习 1.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 A 2.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其“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要求 D.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 B 3.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主要是: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C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