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头颅CT读片指南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
朱晓军
分类
CT(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分为:
常规CT:扫描速度较慢,成像效果欠佳;
多层螺旋CT:X线管经过滑环构造作连续旋转,检查床继续送进,形成无间断地体积扫描。可避免由于呼吸所引起的体动,微小病灶不易遗漏,且提高了检查速度。
常规扫描与螺旋扫描方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得到的是二维信息,而后者得到的是三维信息,并使CT血管成像(CTA)成为可能。
CT窗口技术
人体各种组织结构不同,X线衰减差异较大,形成各种不同的CT值,因此可以利用CT值来鉴别组织的性质。
一般认为空气对X线的吸收为0,故空气的CT值为-1000;而骨组织的X线衰减是水的2-4倍,故相应的CT值为+1000;水的CT值为0。
组织器官产生各种病变时,CT值亦相应变化,然而有时病变与正常组织呈等密度时,可以应用增强扫描来加以区别。
CT读片原则
扫描位置与层次的判断:首先了解人体横断面解剖,观察扫描图像位置是否正确,各脏器是否包括,扫描计划是否恰当。
窗宽与窗位是否正确:采用各部位的标准窗宽与窗位,必要时根据病变不同选取显示最佳窗宽与窗位。
判断平扫与增强
窗宽:是指显示图像时所选用的CT值范围,在此范围内的组织结构按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等级(灰阶)。
如窗宽为160Hu,则可分辨的CT值为160/16=10Hu,即两种组织CT值的差别在10Hu以上者即可分辨出来。由此可见窗宽的宽窄直接影响图像的对比度;
窄窗宽显示的CT值范围小,每级灰阶代表的CT值幅度小,因而对比度强,可分辨密度较接近的组织或结构,如检查脑组织宜选用窄的窗宽;
反之,窗宽加宽则每级灰阶代表的CT值幅度增大,对比度差,适于分辨密度差别大的结构如肺、骨质。
窗位:是指窗宽上、下限CT值的平均数。
观察某组织的细微结构最好选择该组织的CT值为中心进行扫描,这个中心即为窗位。
窗位的高低影响图像的亮度:窗位低图像亮度高呈白色;窗位高图像亮度低呈黑色。
在实际操作中尚须兼顾其它结构选用适当的窗位。
异常影像的观察:病变影像的部位、大小与数目、边缘、密度、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的关系等,如为复查则需对病变进行动态描述。
分析与判断:诊断的基础是首先了解正常影像解剖,并对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有深入的了解,再结合病史、主诉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常头颅CT解剖
常规扫描与听眦线(OMBL,为外耳孔中点与眼眶下缘的连线)成15°或20°角,层厚10mm,层距10mm。
一般自颅底至顶部分为11个层面。
1、颅底蝶鞍
颅前窝底部:眼眶或眶顶、筛窦、蝶窦、鸡冠及前床突。
颅中窝:前界:蝶骨;后界:颞骨岩部(岩骨);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外缘:颞骨;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
颅后窝:前缘:岩骨;后缘:枕骨;鞍背后方:脑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
第四脑室: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呈凹面向后的马蹄形,后面的凹陷邻接小脑蚓小结(圆形稍高密度影)。第四脑室后方沿中线区有时可见小脑谷(纵行低密度带,前通第四脑室,后连枕大池);其两旁为小脑扁桃体(密度较高影);
脑桥:位于第四脑室与脑桥前池之间。
2、鞍上池层面
颅前窝:额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间,前界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马,呈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其前角连于纵裂池,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环池,第6个角(后面)位于后缘中央,是脚间池。鞍上池边缘为大脑动脉环,池内前部常可见到“V”形视交叉。
颅后窝:小脑半球及第四脑室。
3、第三脑室 下部层面
显示侧脑室前角的下部:
外侧缘:基底核的尾状核头;
之间:胼胝体膝部的下方,稍后方为前连合及穹隆柱;
前方:额叶;
后方中线处:第三脑室,其两侧连接丘脑,后方为中脑脚与丘脑连接的部位。
颅后窝:“Y”形或“V”形的小脑幕,幕下结构(小脑上蚓部)在内侧,幕上结构(枕叶)在外侧。
四叠体池:位于小脑蚓部前方,呈新月形或马鞍形。
4、第三脑室 上部层面
可清晰显示基底核、丘脑。
内囊前脚(前肢):位于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壳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及脑岛;
四叠体池:位于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前与第三脑室连接,后方为小脑上池(大脑大静脉池)。
5、侧脑室 体部层面
此层大脑由额、顶、枕叶构成。
两侧脑室体部之间为透明隔,外侧为尾状核和体部;
此层仍可见内囊后脚及内侧的丘脑;
侧脑室后角(枕角)可不对称,室内可见脉络丛钙化;
中线部可见大脑纵裂池及大脑镰。
6、侧脑室 上部层面
内侧壁侧脑室体部由胼胝体分开,侧脑室体部外缘可见窄的稍高密度带为尾状核体部,其旁为低密度的白质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实验二 农药薄层色谱分析.ppt
- 实验二 小茴香等.pptx
- 实验二、静脉注射氨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检测.ppt
- 天津市河东区2016届高三文综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
- 天津市河西区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
- 实验二_植物减数分裂及玉米花母细胞涂片、观察.ppt
- 天津市静海县六校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 实验风动凿岩机拆装实验.docx
- 天津市静海县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doc
- 实验经济学演讲.pptx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