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章炔烃和二烯烃
4.8 丁二烯的亲电加成 4.9 自由基聚合反应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 . . . . . 4.9 自由基聚合反应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 . 4.10 狄尔斯-阿德尔反应 (Diels-Alder Reaction)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50 O. P. H. Diels Kiel University (1876-1954) K. Alder Cologne University (1902-1958) *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4.0 炔烃和二烯烃 CnH2n-2 炔烃 二烯烃 4.1 炔烃的结构及命名 乙炔 4.1 炔烃的结构及命名 炔烃的命名 4.1 炔烃的结构及命名 炔烃的命名 Rule 1. 使不饱和键的编号尽可能小。 Rule 2. 如两个编号相同,则使双键具有最小的编号。 4.2 炔烃的物理性质 9 -6.5 0 沸点 2-丁炔 2-丁烯 名称 27 1-丁炔 -23 丙炔 -75 乙炔 cis- 4; trans- 1 1-丁烯 -48 丙烯 -102 乙烯 丁烷 -42 丙烷 -88.5 乙烷 沸点 名称 沸点 名称 沸点 名称 烷烃,烯烃和炔烃沸点的比较 结论或共性: (1)炔烃的沸点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烯烃约高10°C~20°C; (2)烷烃的沸点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烯烃略高; (3)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密度均小于1; (5)室温下C2~C4的烃均为气体(除了2-丁炔)。 4.3 炔烃的化学性质 一、端基炔氢的酸性 但炔烃分子中碳碳三键上的氢具有微弱的酸性。 酸性:H2O NH3。 4.3 炔烃的化学性质 一、端基炔氢的酸性 4.3 炔烃的化学性质 二、还原成烯烃 林德拉(Lindlar)催化剂 P-2催化剂 4.3 炔烃的化学性质 二、还原成烯烃 e.g. e.g. (1) (2) 4.3 炔烃的化学性质 三、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炔的亲电加成活性比烯小一些,why? 4.3 炔烃的化学性质 三、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1) 加卤素, e.g. 4.3 炔烃的化学性质 三、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两者中间体的稳定性不同,炔烃形成的三元环中间体有较大的张力, 稳定性较烯烃中间体低,因此反应较烯烃慢。 4.3 炔烃的化学性质 三、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2) 加卤化氢, e.g. 4.3 炔烃的化学性质 三、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4.3 炔烃的化学性质 三、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3) 催化加水, e.g. 互变异构(tautomerism) e.g. 4.3 炔烃的化学性质 四、炔烃的亲核加成反应 4.3 炔烃的化学性质 五、炔烃的氧化 六、乙炔的聚合 4.4 炔烃的制备 一、乙炔的工业来源 Method 1: Method 2: 4.4 炔烃的制备 二、炔烃的制法 Method 1: 乙烯型卤 不活泼 Method 2: 4.4 炔烃的制备 二、炔烃的制法 4.5 二烯烃的分类及命名 一、分类 共轭二烯烃(conjugated diene) 孤立二烯烃(isolated diene) 累积双烯(cumulative diene) 4.5 二烯烃的分类及命名 二、命名 烯?二烯 ene?adiene 4.6 共轭双烯的稳定性 4.6 共轭双烯的稳定性 4.7 共振论 (Resonance Theory) Linus Carl Pauling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01-1994) 共振式书写的规则: 共振式中原子的排列完全相同,不同的仅是电子的排布;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50 4.7 共振论 (Resonance Theory) (Resonance Hybrid) × 烯醇式 酮式 4.7 共振论 (Resonance Theory) (2)共振式中配对的电子或未配对的电子数应是相等的; (3)中性分子也可以表示电荷分离式,但电子的转移要与原子的电负性吻合 e.g. 4.7 共振论 (Resonance Theory) (1) “八隅体规则(Octet Rule)” 组成分子或离子的各个原子最外层轨道上的电子为8个时,其化学性质最稳定,称为八隅体规则。(molecules or ions tend to be most stable when the outermost electron shells of their constituent atoms contain eight electrons.) 共振式稳定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1章醛酮和醌.ppt
- 【2013聊城一模】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一)语文试题2013聊城一模Word版含答案.doc
- 第12章水解.ppt
- 【2013珠海二模】广东省珠海市2013届高三5月综合试题(二)理综试题.doc
- 第12讲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doc
- 浅析怎样研究初中数学教材连云港教育博客(精选).doc
-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二)课时作业1.3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doc
- 浅析思品课堂拓展活动的有效性(精选).doc
- 煤矿各专业质量标准化(最新).doc
- 【2014名师点解史地政历史】2014历史一轮名师点解教案第10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