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框架动力响应
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框架动力响应
摘要:P-Δ效应是引起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以钢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静力凝聚法将框架简化为杆系-层间剪切模型,基于框架动力响应时程分析计算的时间步内一阶位移增量,根据D’Alembert原理导出竖向力附加弯矩相应产生的加速度激励增量,由此建立迭代计算格式考虑P-Δ P-Δ 效应时的地震响应特征。最后通过算例检验文中方法的可行性,并考察P-Δ P-Δ Research on collapse of structure under earthquakes with consideration of Second-order effect of gravity
Abstract: P-Δ effect is one of the crucial reasons causing the collapse of the structure under earthquake excitations. Take the steel frame structure for the study, adopting the static condensation method, the frame is simplified to member-relative storey shear model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irst order displacement increment within time steps of the 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frames, the acceleration incentive increment caused by additional moments of vertical forces is derived according to the DAlembert theory, and a iteration formula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introduced to the time-history analys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P-Δ effect to the displacement,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of frames. Finally, examples are made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and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P-Δ effect to the overall progress seismic response of frames.
Key words: static condensation;;P-Δ;;0 引言
结构倒塌可分为局部倒塌和整体倒塌,局部倒塌主要指竖向支承构件失效或水平与竖向构件之间的剪力传递失效,整体倒塌可能由局部倒塌引发,也可能由于结构侧向位移较大,产生较明显的P-Δ效应引起。国内外学者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发现结构倒塌主要与地震往复作用下强度、刚度的退化及明显的P-Δ效应有关。P-Δ效应导致结构的内力和侧移增大,当侧向位移达到一定程度,抗力无法与竖向荷载相平衡,结构就会出现整体失稳。从能量角度来说,P-Δ效应可认为是重力势能的释放产生了附加位移,并降低了结构所能吸收的地震能量。
结构二阶效应是小变形、大位移情况下的几何非线性问题,常见算法有:将结构连续化为等代悬臂构件计算,如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将高层框筒结构连续化并建立微分方程组求解;有限元法求解,具体如采用梁-柱理论法、插值法和虚功方程推导二阶单元刚度矩阵等途径;其它如虚拟节点荷载法;折减刚度法等。一阶变形基础上,竖向力附加弯矩使结构产生变形增量,又导致附加弯矩增大,和产生新的变形增量,……,最后趋于新的平衡状态,其位移即为二阶位移。二阶分析往往包含迭代求和过程,迭代又分增量迭代和全量迭代。
结构二阶静力分析已有文献探讨较多,而考虑其影响的结构动力响应时程分析方法则少有论及。采用静力凝聚法,首先将框架等效为层间模型,然后根据时间步内的框架一阶位移增量导出相应的P-Δ效应加速度激励增量,建立迭代计算格式并嵌入时程分析过程,从而考察P-Δ效应对框架动力响应的影响。
1 将框架简化为杆系层间模型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应按罕遇地震的地面运动参数,进行结构非线性(弹塑性)分析,检验结构层间弹塑性变形是否满足规范容许限值要求。对结构进行时程分析时,其模型主要有杆模型、层模型及杆系—层模型。杆系—层模型相对于前两种模型,不但可确定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