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花使者”樊劲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护花使者”樊劲松.doc

“护花使者”樊劲松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然而,曾几何时,一只只“黑手”伸向可爱的“花朵”,使他们骨肉分离、亲情失落、心灵摧残、遭受苦难。但在重庆,却有这么一位“护花使者”,通过他艰苦辛劳的奋战、呕心沥血的付出、柔情似海的庇护,用他那温暖的胸怀、宽厚的身躯,筑起了一张“护花”的天网,弥合了一个个破裂的家庭,滋润了一颗颗破碎的心灵。   他,就是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追逃打拐支队副支队长樊劲松。   走上打拐路,就停不下脚步   走进樊劲松的办公室,他正埋头看着桌子上厚厚的一摞材料,眉头紧锁,一脸焦虑。“今天又收到好几个报案,都是孩子走失的。”樊劲松有点沙哑的声音里,透着一丝疲惫,“经常失眠,一闭上眼,全是那些娃儿的脸,心头像压了块大石头,睡不踏实,凌晨1点躺下,3点就醒了。”   有同事劝樊劲松暂时放下工作,休年假出去旅游一圈儿,缓一缓,而他总是说:“我也想,但停不下来,因为我也有个儿子。”   今年42岁的樊劲松,1993年参加公安工作,训练过警犬,也搞过案发现场的勘查。2000年,他的工作再次调整,进入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追逃打拐支队。   2000年,樊劲松的儿子出生。然而,就在儿子刚上幼儿园时,发生了一场让他至今难忘的解救。   2003年4月30日凌晨,在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乡青坪村,3个蒙面男子冲进游友贵老两口的家,打伤两位老人后,抱走了他们年仅1岁的孙子小宝。小宝的母亲姚玉莲在儿子失踪后度日如年,四处寻访,于同年11月,因心力交瘁、悲愤难抑,心脏病突然发作,客死异乡,家里两位老人也因此一病不起。   “我的儿子也才3岁多,游家的失子之痛,深深地刺在我心上。”2004年1月,樊劲松冒着大雪,驱车近10个小时赶到城口,和当地民警联合办案。通过筛筛子似的细致调查,终于查到嫌疑人藏身河北省武安县,并于同年3月将嫌疑人唐某抓获。   然而此时,小宝已被唐某几经辗转卖了出去,下落成了悬念。“继续查,找不到孩子决不回重庆。”樊劲松咬着牙说。   3天之后,樊劲松拿着小宝的照片,循着蛛丝马迹来到武安县振西乡一小村庄,在一户村民家的院坝里,认出了正在啃馒头的小宝。   “激动、兴奋了一秒钟,心头就开始忐忑了。”樊劲松清楚,虽然小宝并非这户人家亲生,但已是这个家庭极其重要的一分子:“去讲道理,也许磨破了嘴皮子,他们也不愿意让我们带走小宝,还可能遭遇全村村民的围攻。当天不带走小宝,以后再来,可能连村子都进不来了。”   为避免节外生枝,樊劲松选择了先悄悄带走小宝。他冲进村民家的院坝,一把抱起小宝就跑。果不其然,刚跑出几百米,数十名村民就骑着摩托追了出来。   所幸,樊劲松抱着小宝及时跳上了等候在村外的警车,然后一路飞车直奔火车站。当地警方随后出面向村民们做了沟通和说明工作。   “孩子就这么从村里抱出来的,没穿的没吃的,我又当爹又当妈,买吃买穿、洗澡喂奶,还要陪他做游戏……后来,回重庆的火车上,他一句话都没说,寸步不离地跟在我身边,死死拽着我的衣角。”整整三天时间,樊劲松成了小宝的“临时爸爸”。   将小宝送回家后,樊劲松马不停蹄地回到自己家,把儿子久久抱在怀里,不愿放手。“老婆都觉得奇怪,问我怎么了。”樊劲松回忆说。   那次之后,樊劲松就经常万里辗转,晨昏颠倒地奔走在打拐路上。他说,他想让每个被拐卖的人都踏上“回家旅程”。因此,他也停不下寻找丢失的孩子、帮助弥合破碎家庭的脚步。   家长把他当“亲戚”,付出得到认可就乐呵   2014年4月27日下午,樊劲松又接到了老谭打来的电话。   电话那头,老谭絮叨着:老婆生病了,自己就不在外面打工了,要回家照顾老婆;儿子可争气了,在班上考了前几名,高考结束后就带儿子来重庆看樊叔叔……电话这头,樊劲松高兴地听着,不时询问几句,和老谭聊得“热火朝天”。   老谭大名谭远周,50岁,重庆彭水县人。樊劲松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看见老谭时的情形:2009年12月底的一天,老谭走进办公室,在桌子上放下一袋资料,然后把自己残疾的右脚抬起给樊劲松看。他解释,这是他四处寻找自己被拐儿子时遭遇的一次工伤落下的残疾。他要找的儿子叫谭华夏,1995年6月生,1998年时在老谭打工的河北省沙河市被人拐走,不知所踪。为了找孩子,十几年来,老谭老婆眼睛都哭瞎了,老谭的右脚也废了。老谭还说,到总队来报案前,他找人算了一卦,说会碰上“贵人”,樊劲松就是他要找的贵人!   此案不但发案时间久远,案件管辖权也不在重庆,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樊劲松二话不说受理了下来。不是冲着老谭的那句“贵人”,而是因为多年的打拐工作,让他对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们的痛苦感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