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现代法制与传统习惯的冲突与融合.docVIP

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现代法制与传统习惯的冲突与融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现代法制与传统习惯的冲突与融合.doc

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现代法制与传统习惯的冲突与融合    摘 要: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宅基地的规范化流转势在必行,而我国农村的传统社会结构和传统思想,比如祖产的传统观念或是宅基地特有的保障性质等,与法制化的流转产生了较大的冲突。这些冲突,我们不得不关注,如何在厘清这些冲突的基础上,寻求它们之间的融合,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流转;传统习惯;融合   农村宅基地是仅限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符合规定的成员,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标准享受使用,用于建造自己居住房屋的农村土地。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国农村人口不断减少,而农村宅基地面积和人均住宅面积呈现不断增加的状态,据有关学者调查研究,在对各省户均宅基地面积与户宅基地面积上限进行比较中发现,各省普遍存在严重的农村宅基地超标现象。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广大农村存在大量宅基地的闲置和一户多宅的现象,可见,我国农村宅基地规范化流转势在必行。   一、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法律现状   我国《宪法》第10条第2款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性质毋庸置疑也不会更改。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对应,宅基地的使用权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所有,而使用权则包含了收益权和处置权。在我国现有的法规和制度下,农民对宅基地享有有限处分权,除可以自动交回宅基地使用权和在集体内部由住房的出租、出卖引起的宅基地转让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没有对获得宅基地的出卖、出租、抵押等权利。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赋予宅基地更大的用益物权为核心,以推进农村住房的抵押、担保与转让的政策。可见,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法律制度将迎来改革。   《土地管理法》第10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物权法》第60条规定“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现行的宅基地流转制度有所模糊,比如,“农民集体”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并非同一群体,而又没有清晰的界定。对于村民委员会的职能,在行使所有权的过程中大多体现国家的意志,而非其在法律和政策意义上的村集体成员的愿望,村集体对宅基地的实际所有权难以被体现。   随着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宅基地闲置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势必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农村经济得不到发展。并且在大量宅基地闲置的条件下出现了很多宅基地的隐性流转,“小产权房”为其典型代表,它是城市规模扩大的必然选择,但流转信息不对称,极易发生市场失灵,拥有使用权的村民很难从中得到利益,购买“小产权房”的受让人的权利也没有法律的保障。   此外,我国农村宅基地大多是来源于祖辈的留存,它们形成时往往是具有私有性质的,在传承中也延续了很强的私有观念。更重要的是,在祖辈的大家族观念下形成的宅基地划分常常是成群成片或几个家庭共有的,具有共有性质的宅基地由于涉及多方的利益,将难以被重新修建或整体利用,也就是说,这样的闲置宅基地大多缺乏实用性。   所以,我国农村宅基地实有流转和规范流转行为的必要,但是面对现代法制在在农村宅基地流转中的推行和改革,保留着诸多传统社会结构和思想的农村社会是不易接受的。   二、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中传统习惯与现代法制的冲突及原因分析   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提出中国乡村社区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组织形态,即“事实上的体制”和“法定的体制”。所谓“事实上的体制”就是农村传统社会结构和传统思维。加之以传统二字,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城市已经实现较好的法制化的现代城市的构建,人们的思维也因为开放的社会得以改变。而在相对处于偏僻地位和较为闭塞环境的中国乡村,虽然已有显著的改观,但可以说千百年来传承的思想或风俗已然植根于此,枝繁叶茂。   不能否认的是,政策的制定和法律的建议都是来源于对农村经济生活的充分观察和分析,但对于农村特有的社会结构、风俗习惯以及农民与土地的复杂关系却是难以被充分考虑的。   (一)“祖产”思想使宅基地流转难以实现。中国的社会,自古以来就是尊重、崇拜甚至依赖祖先的。在我们前往安徽省宿松县的调查中发现,当地的每一户人家的堂屋中都摆放着先人的照片,并予以“隆重”的纪念。把这种情愫转移到土地上,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