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李商隐《柳》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 《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一生 早年的贫苦生活 考取进士。之前曾失败过多次。 步入仕途,后辞职。 闲居时期 幕府游历 夕阳晚景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比; 春日之柳的繁盛,与秋日之柳的枯凋作对比 ;春日愈是繁华得意, 秋日愈是零落憔悴 反衬 以春天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憔悴。 。诗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反衬,来表现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象征(暗示) 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表达对自己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的失落、哀伤之情。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 《柳》 李商隐《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作背景 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大约是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诗人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 诗词大意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柳条飞舞,追逐着东风,在酒筵之上,跟随着舞女翩翩起舞。旖旎的春光使人如痴如醉,乐而忘返。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如何肯到了凄清的秋日,在斜阳之下,在阵阵蝉鸣声中,垂柳又该多么伤感呢? 诗词赏析1 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最易使人联想起舞女的飘然舞姿。“舞”字形象地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 拂舞筵”三字,仿佛使人看到柳枝同舞女一同翩翩起舞的场面,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两者互衬,优美动人!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中却用一“逐 ”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 诗词赏析2 第2句又紧接舞筵,从时、地两个方面加重描绘,说明这不是一般的舞筵,而是春日乐游苑上的舞筵。“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春风荡漾,百花争艳,长安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觥筹交错,歌管迭奏,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好一幅春光明媚,繁华似锦的场景。 诗词赏析3 “清秋”,喻秋色已深;清秋又当斜阳,环境更加凄凉。临近生命终结的秋蝉,鸣声更加凄厉。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之上哀鸣,诗中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 带着”它们,此与第一句中的“逐”字一样,又使柳枝由被动变为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出秋日之柳的不幸。第三句既是反诘,又是感叹,同时又是转折。 诗词赏析4 3、4句此处的转折,用了“如何肯到”这样顿挫有力的明转,增强了对比感。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 ;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诗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描绘,来表现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 带 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之上哀鸣。诗中却用两个“带” 字,反说柳枝“ 带着”它们,使柳枝由被动变为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出秋日之柳的不幸、悲伤。 最后一句哪个字用得好?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谢谢观赏!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