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镜面对称的说课稿
1、对教材的理解 《镜面对称》这一课属于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教师结合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从本课教材来看,教材呈现的内容有限,文字内容极少。怎样将简洁、静态的教材设计成丰富、生动、过程化的40分钟高效课堂?这无疑给教师们出了道难题,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施展身手的空间。 2、对学生的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学生们,他们在学习本课之前,虽然已经掌握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轴对称图形,已经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正在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但在学习《镜面对称》时,我们预想到学生们可能会对镜面对称特点的感知、描述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来自于1、左右的区分;2、镜面里外的物体左右正好相反;3、上下不变;4、相对镜子是同一边的,所以镜面对称中物体要区别对待。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电子书包照相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 通过电子书包拍照功能,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左右所发生的变化。 (1) 重已有经验,蕴旧知于新知之基。 (2) 重实践活动,蕴体验于生活之上。 (3) 重学法指导,蕴思维于活动之中。 从而使学生能获得一种策略:运用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思想感知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方法。 亲历一种过程: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 最终学会一种眼光: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探讨一 原始: 导入时湖面的倒影、小狗照镜子、房子的倒影等图片很多很杂,且不能与前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承接起来。 探讨一 将天鹅图作为首张图片,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课起到了铺垫作用,很好地引出“镜面对称”。 探讨二 原始: 导入时,呈现两张图片:一位小朋友在镜子中照出的像不是本人了,小猫在镜子中的像变成了狮子,而教师只是单纯地问,这些有没有可能呢。 探讨二 可以根据两张图片,编写两个生动有趣、完整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从而导入课题,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探讨三 取消学生镜子前做动作环节,采用电子书包的照相功能,照相时学生身体不动,只是做出前伸、后仰的动作。有效避免了课堂上的混乱局面。 探讨四 原始:教授新课时,为确定“左右相反”,指定学生一在镜子前举起一只手,另请一生表演镜子里的生一,两人走近直至两手重合。 探讨四 教授“左右相反”的规律,采用做标记法,在活动的两同学的右胳膊上均系好红领巾,当他们走近双手重合时,可以更加直观感受到镜面对称左右相反。 探讨五 原始:练习部分没有层次感,显得无序。 探讨五 练习部分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先做两道基础性习题,再做拓展性习题,最后做创新性练习。 探讨六 原始:欣赏部分都是同一类型的镜面对称现象,图片多拓展却不多。 探讨六 图片多元化,选取多种生活中不同类型的镜面对称现象,如汽车的后视镜、牙医检查牙齿时的镜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镜面对称无处不在。 * 《镜面对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三课时,教学例三--镜面对称。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