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沙鸥:飘零 伤感 燕子: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鸿雁:书信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子规(杜鹃鸟):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其鸣若曰不如归去,包含着哀怨、冤屈、思乡的复杂情感。 鹧鸪鸟:其鸣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往往代表离愁别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蝉:高洁;寒蝉:悲凉哀愁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哀情衬乐情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 以内地和边塞的景物作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用典 2004年江苏高考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意象,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答:首句“岁岁金河复玉关”,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次句“朝朝马策与刀环”,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三句“三春白雪归青冢”,怨气候酷寒;第四句“万里黄河绕黑山”?,怨景色单调。 09年高考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1)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三、咏物诗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一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情感的诗歌。 形式特征: 1、直接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2、以咏(赏、题)为题,如《赏牡丹》、《咏梅》 咏物诗的常见情感 1、单纯咏物。(物还是物本身,没有将物拟人化) 2、托物言志(借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强调物和自己的相同点) 3、借物抒情(将物拟人化,但并不指向诗人自己) 请将课本44页的四首咏物诗按此标准分为三类。 1、单纯咏物。单纯表达自己对物的喜爱。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拟人、反衬 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借物抒情,不指向自己 《子规》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 翻译: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 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主旨) 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诗人把自己的理想、志向、气节操守寄托在所吟咏的物象之上。鉴赏步骤: 一、疏通文意 二、分析物的形象,把握物的特点。 1、外在特征(物的自然特征):外表、生长状态、环境特征 2、内在品性(物的拟人化特征):精神品格、精神品质、志趣追求 三、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四、明确主旨,物和人的共同特点即诗歌主旨。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命力。 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时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