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 文言文与中华文化复兴
文言文与中华文化复兴
在当今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我们都能读到少量文言文,“之乎者也”之类的古文好像是一件历史幽深的古董,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对一般人来说,不仅读起来吃力,而且没有大的用途,稍有领会者,偶尔在白话文中引用一下,已属难得,在奉白话文为正宗的今天,基本上已经没有人用文言文写作了,作为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文言文象秋天的扇子一样,已被中国人丢弃。
文言文真的已经过时了吗?真的没有用武之地、容身之所了吗?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
一 文言文的由来
文言,就是文雅的言辞,文言文就是文雅的书面语言,白话即直白的口头话语,白话文就是“我手写我口”,嘴巴里说什么,文章里就写什么。
比如我们现在用普通话讲“吃饭了吗?”这句话时,用了四个汉字,用湖南话讲则是五个字“恰打饭冇呢?”,广东话讲则用三个汉字“食饭未?”,而文言文则只用两个字“饭否” 。
一般地,文言文经过翻译成真正的白话文后,一般汉字量要增加2-10倍,
如:文言文:沉鱼落雁,闭月羞花。(8个字)
白话文:她太美丽了,水中的鱼儿见了她顿时发呆停留水底,空中的雁儿见了她惊艳得跌落下来,鲜花见了她,害羞得不敢开放,她的明媚使月亮自惭形秽地躲进云中去了。(65个字)
从此例看出,白话文汉字数是文言文的8倍多,而且对仗没有了,节奏感没有了,音律美没有了。
相比白话文的冗长、甚至啰嗦,文言文文字简约,内容深刻,表达精准,典雅高贵,节奏铿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精简的文言文,而且在中国绵延了几千年呢?本人认为有如下的原因。
1 在“十里不同音”的中国,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方言,出现口头交流不通的时候,则可以用汉字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汉字是象形、视觉文字,不是表音文字,听不懂,但可以看得懂,而在此基础上的更深一步的交流,就需要词法、句法、语法、文法,这就是需要一种大家都认同的文体,否则即使认得汉字,也不知道文章说什么,于是需要一种公认的文体。因为每个地方的方言不一样,白话文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从白话文中提炼出出一种新的文体,这种文体就是文言文。
2 在发明了汉字的人文之初,能写文章立言的都是一些圣贤,不管是“演周易”的周文王,还是“集大成”的孔子,他们用一套精妙的文体来阐述大道理,形成文章,后来者从他们的文章中去领悟大道理,然后也学着圣贤的这一套文体语法,自己去写文章。圣贤作为万世师表,开通了作文之路,后来的徒子徒孙也就照这个文体写下去了,道以生文,文以载道,圣贤的道和文也就双重地传承了几千年。
3这些圣贤选择用精简的文言文,应该出于三层考虑。
第一,受当时传播媒体的限制,无论是甲骨、青铜器,还是竹简、丝绸,在刻录文字方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在表达同样的意思的时候,文字要少,文章要短。
第二,也就是常说的“微言大义”,文章不是越长越好,能用简短的文雅的书面语言阐述深刻的大道理,才是圣贤立言的标准。白话是沙子,而文言则是沙子中的黄金,这个作文的标准,把文言和白话区别了开来,开创了精简的书面文风。
第三,口语白话是会变化的,文言是相对稳定的。最早的文言和白话应该是一致的,但白话的生命力很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口语都不一样,如我们现在说的“上厕所”,最早的文言和白话是“出恭”,后来白话变成了“解手”,到现在还有的说成“上WC”。
而到了我们现在的网络时代,随着交流的广泛性和说话的匿名性的加深,言论更加自由放肆,生动传神的网络语言如雨后春笋般地发明出来和传播出去,如“斑竹、沙发、屌丝、约炮、劈腿、装逼、高富帅、白富美、JJYY、MM......”,这些语言不仅中老年人看不懂,就是年轻人几天不上网,也觉得陌生。如果当年的中华圣贤们用现在的网络语言写文章,可能没过几十年,人们就看不懂他们说什么了,更不要说几百年、几千年了。
正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古圣先贤发明了象形的汉字,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明的文言文,以不变的文言文,应对万变的白话,这就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道统的延续,保证了中华五千年不间断的文化,我们现在还能读懂两年多年前的论语,这都得益于文言文这个原始基因的先天优秀,得益于中华圣贤的高瞻远瞩,得益于后来文言文创作的一以贯之。
而与中华文化相反,我们看到,西方的表音文字,不管英文、德文、法文,虽然现在的文字和语言是合一的,但是他们的语言大约三十年就变化一次,所以一百年以前的英文、法文书籍,除非是专家,否则看不懂的,更不要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书籍了。这样一来,其文化也就不能很好传承,于是西方也就没有什么道统,你一个主义,我一个主义,后来者不断去否定前者,“否定之否定”搞个没完没了。同时,每个地方发音不同,文字也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