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学院材料力学期末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力工程学院材料力学期末复习

材料力学复习总结 --适用于刘鸿文版《材料力学第5版》 注意:1.本人自己的复习笔记,有的时候的描述和书本不一样。 2.动力学院的材料力学,有多处省略不考,我就不看了。 3.也许我的理解是错误的,请各位擦亮眼睛,错了不要怪我哈。 1章.绪论 材料力学的基本任务。 ①强度要求:不破坏 ②刚度要求:抗变形 ③稳定性要求:保平衡 变形固体基本假设。 ①连续性假设:进行极限分析 ②均匀性假设:统计平均结果 ③各向同性假设:各方向上力学性能相同 ④小变形假设:刚体几何形状不变 截面法步骤。 截:用假想平面在目标内力处截开。 弃:保留简单受力目标构建,丢弃复杂的受力部分。 代:以截面上的内力代替被丢弃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力。 平:建立保留部分的平衡方程,确定截面上未知内力的大小和方向。 2章.拉伸,压缩与剪切 直杆轴向拉压的内力和应力。 ①习惯上把拉伸的轴力规定为正,压缩的轴力为负。 ②平面假设:变形前本为平面的截面,变形后仍是平面且仍垂直于杆的轴线。 ③圣维南原理:距外力作用部位相当远处,应力的分布与外力的作用位置和方式无关,只同等效力有关。 相当远处:轴线方向,距离力的作用点大于横截面的尺寸的地方。 直杆轴向拉压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斜面上应力计算如下: 所以: 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常温静载试验:室温下,以缓慢平稳的加载方式进行实验。 标准件: 以正应力σ为纵坐标,平均应变ε为横坐标作应力-应变图。 ①弹性阶段 oa直线:服从拉压胡克定律,称材料是线弹性的。 E与材料有关,称为弹性模量。 a点对应的为比例极限。 ab曲线:卸除拉力后变形仍可完全消失,材料为弹性变形。 b点对应的为弹性极限。 工程上,由于a点和b点非常接近,所以比例极限和强度极限并不严格区分。 ②屈服阶段 bc段:应力不增加或在小范围波动,而应变却在持续增加,材料失去抵抗变形的能力。 上屈服极限(不恒定):屈服阶段波动的最高点,会随着加载的方式变化。 下屈服极限(恒定):屈服阶段波动的最低点。 因此可以使用下屈服极限作为衡量材料强度的重要指标。 屈服现象与剪应力有关,故滑移线与轴呈45°角平行排列。 ③强化阶段(横向尺寸有明显缩小) ce段曲线(平滑):材料恢复了抵抗变形的能力,要使它继续变形,必须增加拉力。 e点对应的是强化阶段最高应力,称为强化极限或抗拉强度。 ④局部变形阶段 ef段:局部尺寸突然急剧缩小,形成缩颈现象。 ⑤伸长率: (L1为拉断时的长度) 断面收缩率: (A1为拉断时的面积) ⑥卸载定律:在卸载过程中,应力和应变按直线规律变化。 冷作硬化:在强化阶段进行卸载,会使材料在第二次加载时出现塑性变形减少而使伸长率下降的现象。(退火可消除) ⑦无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可以用时的应力作为屈服指标,称为名义屈服极限或条件屈服极限。 碳素钢的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随着含碳量的升高而增加,但塑性随之下降。 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多数金属在屈服阶段以前都可用拉伸时的特征值。脆性材料抗拉强度低,塑性性能差,但抗压能力强。 铝合金等金属也会在压缩时沿斜截面破坏。 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低温下,碳钢倾向于变脆。 蠕变:不可能回复的塑性变形。温度越高,蠕变的速度越快;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应力越大,蠕变的速度越快。蠕变会造成应力松弛。 失效,安全因数和强度计算。 脆性材料使用断裂时的应力强度极限进行强度计算。 塑性材料使用屈服时的应力屈服极限进行强度计算。 杆件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应变能。 单元体的应变能称为应变能密度,单位J/m3.. 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 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应力集中的概念。 应力集中:因杆件外形突然变化而引起的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 截面尺寸改变越急剧,角越尖,孔越小,应力集中的程度就越严重。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扭转 外力偶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 ①外力偶矩的计算公式。 ②扭矩方向的规定:右手螺旋法则,以右手的4根小指指示扭矩的转向,当拇指的指向为截面处的外法线方向时,扭矩为正,反之为负。 纯剪力。 ①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切应力。 ②切应力互等定理:在单元体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切应力必然成对存在且数值相等;两者都垂直于两个平面的交线,方向则共同指向或共同背离这一交线。 ③切应变,剪切胡克定律。 一般情况下采用近似: 剪切胡克定律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