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鼠第号染色体上同Rada基因相互作用的区域,这些相互作用被
在基因组学领域,细胞核目前仍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对于其动态性状了解得如此之少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为了解基因组的工作方式,仅知道DNA序列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研究染色体的结构——三维基因组冯 凯 韩 龙 石 磊/编译基因组学的下一个前沿是空间结构,即盘绕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的三维结构。染色体的空间结构并不是随机地将2米长的DNA包装进一个横跨可能10微米的球体中,它是随细胞的类型而变化,并对基因表达产生迄今仍很神秘的影响。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遗传学家托马斯·克莱莫(Thomas Cremer)说,破译染色体三维结构对功能的影响将面临很多困难,尤其是研究人员仍在尝试发现染色体是如何随细胞变化而改变的。克莱莫自1970年代以来一直在研究基因组的空间结构,他说:“细胞核仍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对于其动态性状了解得如此之少是一件多么令人尴尬的事。”近几十年来已知的基本知识是:DNA双螺旋盘绕着被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而形成“染色质”链,染色质链再装配成染色体。但是,当提到染色体自身的扭曲和旋转时,英国剑桥巴布拉汉研究所从事基因组研究的生物学家彼得·弗雷泽(Peter Fraser)认为,其中的远程相互作用似乎难以让人置信。“即便有很多的结构,目前仍不清楚基因组的空间结构在扮演何种角色。人们过去假定,在细胞核中相距5万个碱基的序列不能彼此发现。” 荧光原位杂交能显示出细胞核中基因的位置。图为人类第16号染色体上一个富含基因区域(含50万个碱基)的球形构象现在,科学家知道这种远程相互作用一直在发生。2002年,弗雷泽的实验室成为了首批检测到“远程环状相互作用”的实验室之一,该作用能使基因序列与远处的调控元件发生物理接触,包括失活的染色质通常被分流到细胞核的边缘(在老鼠的视网膜细胞中这种排列是相反的),能使更多的光到达视网膜的光受体。基因组的空间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发生改变,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例如,一种被称为“伯基特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的淋巴系统癌症,是由第8号染色体中的一段“竖”在第14号染色体上导致的,反之亦然。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白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自身的方式出了问题——转录期间集合在一起的基因其发生染色体易位的频率更高。已经发现,多种类型的癌症都与影响染色质结构的蛋白质发生突变有关。研究人员推测,不编码基因的DNA片段中发生的与疾病有关的突变,能够改变远程相互作用。结构中的答案研究人员很早就已知道,DNA序列和组蛋白被“贴上”了化学修饰的“标签”,这些修饰在“打开”或“关闭”基因的同时,可以给这些“表观遗传”修饰进行分类。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的生物学家阮一俊(音译)认为,染色质的三维结构反映了表观遗传调控的一个更高层次,这一点日益明晰。他开发出一种能发现特异性蛋白质介导的远程相互作用的技术,现正从染色质折叠、移动和通讯的角度寻找答案,而不是假定基因的活性完全是由沿着线性DNA序列的化学附件决定的。而且,这种探讨正逐渐形成包括像“染色质网络”、“染色体相互作用组”和“空间表观遗传学”等概念。乔布·德克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也正开始揭示这些概念的意义。例如,新型的显微镜能让研究人员更准确地看到更多的细胞核,以此开展的实验能允许研究人员确定相互作用的DNA序列,或将DNA序列在细胞核内定位。但挑战依然存在,因为染色体的运动是动态的、不确定的,这给检测带来很大的困难,而搞清楚基因组构造是如何影响基因活性的则更困难。直到本世纪初,几乎所有对染色体排列的研究都依赖于显微镜技术:研究人员从中能够标记DNA序列或与此相关的分子,然后观测这些标记的区域在细胞核内的位置。但染色质链只有大约10纳米厚,传统荧光显微术的分辨率最高是200纳米,因此能揭示出两个基因座彼此接近,但无法判断它们是否连接在一起。如果相互作用很脆弱或很短暂,显微术也就无能为力了。 英国伍斯特大学医学院从事基因组学研究的生物学家乔布·德克(Job Dekker)早年在哈佛大学的专业方向是研究细胞分裂的力学作用,当时他想绘制出介导染色体间相互作用的DNA序列。一天在去实验室的路上,他突然想到了通过阻碍彼此靠近的两条染色质链来“捕捉”相互作用,从而把双链DNA“溶解”成单一分子。德克说:“刚开始工作就遇到一个难题——两个基因座在三维结构中位于何处?如果通过一系列分子步骤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的问题,仅仅是对一个DNA片段进行测序。”德克的这一想法成就了一项技术,在2002年出版的文献里被称为“染色体构象捕获”,这项技术后来产生了很多变体,但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具体的实验从“交联”开始:用甲醛浸泡细胞,把DNA粘到与之关联的蛋白质上,然后用限制性酶把DNA切碎,或用超声波把DNA剪断,得到的是纠缠在一起的DNA和蛋白质的“毛球”。 进一步的实验方案就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中国气泡水行业深度调研与行业竞争对手分析报告.docx
- 高等教育学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全套课件.pptx VIP
- 46桂阳县方元镇秀里村和荷叶镇山田村历史遗留砷渣污染场地风险管控项目附件文本.docx VIP
- 2024人教版PEP英语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含反思.pdf
- 课题材料目录.pdf
- 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第十四届全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作品名单-初中组.doc VIP
- 湖北省武汉市2020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6届高考写作指导:先行者与后来者作文主体段讲解.pptx VIP
- 《GBT_20801.1-2020_压力管道规范_工业管道_第1部分_总则》.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