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经济学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5.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 研究性教学小组讨论题目: GDP指标的缺陷是什么?为什么提倡绿色GDP? 要求:1、查阅绿色GDP的相关资料并回答上述问题。2、小组成员共同制作幻灯片。 本题分组:范玉锴、刘看远、周九林、麻锐锐、谢青君 请于10月1日前交。 * 课后作业: 1、绘制本章的思维导图; 2、课后习题11、12、13、14题。 * 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 11题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 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 1998年 1999年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 书本 面包(条) 菜豆(千克) 100 10美元 1美元 500 0.5美元 10美元 1.5美元 450 1美元 (1)1998年名义GDP;(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12题解答:(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 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 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 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110×10+200×1+450×0.5=1 525(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 525-1 450)/1 450≈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 850(美元),1998年的实际GDP=100×10+200×1.5+500×1=1 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 850-1 800)/1 800≈2.78%. (5)GDP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 450/1 450=100%,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