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磷钨杂多酸-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docVIP

2磷钨杂多酸-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磷钨杂多酸-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综述题目 作者所在系 化学系 作者所在专业 作 者 姓 名 作 者 学 号 12S007004 导 师 姓 名 导 师 职 称 完 成 时 间 《高等无机化学》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哈尔滨工业 说 明 1.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2.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本课程的相关教材也可列为参考资料,但必须注明参考的具体页码。 3.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磷钨杂多酸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杂多酸的性质,主要综述的是磷钨杂多酸的催化性质,特别是磷钨杂多酸催化酯化反应的性质,探究磷钨杂多酸在催化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杂多酸 磷钨杂多酸 酯化反应 催化活性 杂多酸概述 杂多酸的定义 杂多酸是由不同酸根组成的配(合)酸。可作为杂多酸的中心离子有P(Ⅴ),As(Ⅴ),Te(Ⅵ),Si(Ⅳ)等。而作为配体的酸根离子,大都是钒(Ⅴ),钼(Ⅵ),钨(Ⅵ)的含氧酸根(单个或缩合的)离子。杂多酸的酸性比原来的酸强,只能存在于酸性或中性的溶液中,在碱性溶液中常分解为原来的酸根离子[1]。 杂多酸的性质 杂多酸结构多变,性质各异,用途很广,可用作催化剂、医用药物、导电材料、磁性材料和抗蚀剂等[2]。 人们通过对各类催化剂的深入研究,发现杂多酸不但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具有选择性好,转化率高,易于再生,副反应少的特点[3]。杂多酸的催化作用依反应类型可分为酸催化和氧化- 还原催化两种 酸催化 酸催化是由于杂多酸阴离子的体积较大,对称性较高,电荷密度相对较低,分子中的质子较易离解,可以产生比相应中心原子或配位原子的无机酸(如H3PO4 、H4SiO4 等)更强的酸性,使杂多酸内在地具有酸催化剂的本质[4]。 氧化-还原催化 氧化-还原催化是由于杂多酸的阴离子由多个易于传递电子的过渡金属离子所组成,因此随所含配位原子及中心原子性质的不同,可以形成能接受多个电子的催化剂,这种氧化剂及其还原产物之间的氧化还原性质使其成为具有独特性质的氧化- 还原催化剂。杂多酸作为一类强氧化性的多电子氧化催化剂,其阴离子在获得多个电子后结构依然保持稳定。其氧化能力的强弱由杂原子和配原子共同决定,以配原子的影响较大。 磷钨杂多酸 典型的杂多酸有磷钨杂多酸,磷钼杂多酸,硅钨杂多酸等,本文主要对磷钨杂多酸的催化性质进行综述。 磷钨杂多酸结构 结晶水数目不同,杂多酸的结构类型也不同,其结构类型有[5]: H3[PW12O40](5H2O 体心 H3[PW12O40](14H2O 三斜 H3[PW12O40](21H2O 斜方 H3[PW12O40](29H2O 面心立方 H3PW12O40/TiO2为多相催化剂,以苯甲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较系统地研究了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摩尔比:苯甲醛:1,2-丙二醇=1: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0.5%,环已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为1h时,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的产率为80.7%。 马骏等[11]以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了催化剂H3PW12O40(PW12) 参考文献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71-572. 李松,吴春笃,永胜等.杂多酸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J]. 化学进展, 2008,20(5):690-696. 李贵贤,胡东成.杂多酸催化在绿色化工中的应用与发展[J]. 甘肃科技,2006,22(11):149-153. 王雅珍,马立群,杨玉林. 杂多酸的催化、阻聚作用[J].精细 化工,2000,17(4):228-230. 蒋小平,袁先友,张敏.杂多酸催化剂的酸催化作用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J].零陵学院学报,2004,25(3):48-51. 毛萱,殷元骐.杂多酸催化研究新进展[J].分子催化,2000,14(6):483-487. 刘惠芳,许淑红,寇智龄等.SBA-15负载磷钨杂多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乙酯[J].科技通报,2012,28(2):10-12. 梁丽萍,马宏勋,朱晴等.ZrO2气凝胶负载磷钨杂多酸催化剂的结构及酸催化性能[J].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237-240. 温朗友,沈师孔,闵恩泽.二氧化硅负载磷钨杂多酸催化剂的表征及催化性质[J].催化学报,2000,21(6):524-527. 吕宝兰,丁志兵,杨水金.二氧化钛负载磷钨杂多酸催化合成苯甲醛1, 2-丙二醇缩醛[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文档评论(0)

cynthia_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