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处理讲义13.2
第十三章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生物膜法
第三节 生物转盘
一、生物转盘的净化机理与构成
1、净化原理:
图1 生物转盘净化机理
废水处于半静止状态,而微生物则在转动的盘面上;转盘40%的面积浸没在废水中,盘面低速转动;盘面上生物膜的厚度与废水浓度、性质及转速有关,一般0.1~0.5mm。
2、构成与系统组成
生物转盘的转速一般为18m/min;有一轴一段、一轴多段、以及多轴多段等形式;废水的流动方式,有轴直角流与轴平行流。
图2 多段式生物转盘
3、生物转盘的主要特征:
① 节能,即运行费用较低;
② 生物量多,净化率高,适应性强,出水水质较好;
③ 生物膜上生物的食物链长,污泥产量少,为活性污泥法的1/2左右;
④ 维护管理简单,功能稳定可靠,无噪音,无灰蝇;
⑤ 受气候影响较大,顶部需要覆盖,有时需要保暖;
⑥ 所需的场地面积一般较大,建设投资较高。
二、生物转盘的组成
生物转盘的主要组成单元有: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与驱动装置等,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1、盘片:
① 盘片的形状: 外缘:圆形、多角形及圆筒形;盘面:平板、凹凸板、波形板、蜂窝板、网状板等以及各种组合。
② 盘片的厚度与材质:要求质轻、薄、强度高,耐腐蚀,同时还应易于加工、价格低等;一般厚度为0.5~1.0cm;常用材料有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以及玻璃钢等。
③ 转盘的直径:一般直径为2.0、2.5、3.0、3.5m等,常用的是3.0m。
④ 盘片间的间距:一般为30mm,高密度型则为10~15mm。
2、接触反应槽:
① 一般可以用钢板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横断面呈半圆形或梯形;
② 槽内水位一般达到转盘直径的40%,超高为20~30cm;
③ 转盘外缘与槽壁之间的间距一般为20~40cm。
3、转轴与驱动装置:
三、生物转盘的工艺流程与组合
1、生物转盘为主体的工艺流程
① 以去除BOD为主要目的的工艺流程
② 以深度处理(去除BOD、硝化、除磷、脱氮)为目的的工艺流程
2、生物转盘与其它工艺的组合流程
3、生物转盘的新进展
① 空气驱动的生物转盘
② 与沉淀池合建的生物转盘
③ 与曝气池合建的生物转盘
三、生物转盘的运行与维护管理
1、试运行
2、维护管理
第四节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又称为淹没式生物滤池。
一、基本原理与特点
1、基本流程
图9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流程
2、主要特点:
①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生物固体浓度(10~20g/l)高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可达3.0~6.0kgBOD5/m3.d);
② 不需要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单;
③ 对水量水质的波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④ 污泥产量略低于活性污泥法。
二、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
由池体、填料、布水系统和曝气系统等组成;填料高度一般为3.0m左右,填料层上部水层高约为0.5m,填料层下部布水区的高度一般为0.5~1.5m之间;
根据曝气装置与填料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 曝气装置与填料分设:
填料区水流较稳定,有利于生物膜的生长,但冲刷力不够,生物膜不易脱落;可采用鼓风曝气或表面曝气装置;较适用于深度处理。
② 曝气装置直接安设在填料底部:
曝气装置多为鼓风曝气系统;可充分利用池容;填料间紊流激烈,生物膜更新快,活性高,不易堵塞;检修较困难。
三、填料
填料是微生物的载体,其特性对接触氧化池中生物量、氧的利用率、水流条件和废水与生物膜的接触反应情况等有较大影响;分为硬性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及球状悬浮型填料等:
四、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计算与设计
1、一般原则
一般采用有机负荷法进行设计;
有机负荷最好通过试验确定,一般处理城市废水时可采用1.0~1.8kgBOD5/m3.d;
废水在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1.0h(按填料体积计算);
进水BOD5浓度过高时,应考虑出水回流;
2、设计计算方法
①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有效容积(即填料体积)V:
式中Q——均日流量,m3/d;
Si——进水BOD5浓度,mg/l;
Se——出水浓度,mg/l;
LvBOD——有机容积负荷,kgBOD5/m3.d
② 有效接触时间(t)
③ 池深(H0)
H0 = H + h1 + h2 + h3
式中:H——填料高度,m;
h1——超高,一般取0.5m;
h2——填料层上部水深,一般为0.4~0.5m;
h3——填料至池底的高度,在0.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武汉大学 第七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ppt
- 武汉大学投资银行学7.ppt
- 武汉大学测控电路复习重点.ppt
- 武汉大学金融工程学 CH6 互换工具.ppt
- 武汉工程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三.docx
- 武汉市2015年荷载试验交通组织方案(桥科院)(2014.12.29).doc
- 武汉市监理安全检查记录表.doc
- 武汉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钟家村站盾构始发竖井及区间土建工程施工方法建议书.doc
- 武汉愿景城项目B地块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措施和方案.docx
- 武汉房地产市场数据表.ppt
- 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改造研究报告.docx
-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标准与实施评估报告.docx
- 2025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英语(上海专用)(考试版).docx
- 儿童房家居科技2025年市场前景与智能门锁技术分析.docx
- 2025年环保纸包装产品市场潜力与消费者偏好研究报告.docx
- 冷链物流行业2025年区块链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
- 初中英语教学中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整合与听说读写技能提升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与技巧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物理实验与理论教学融合模式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体验教育策略与实践案例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