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复习题2011.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复习题2011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复习题2011 一、名词解释 1、“以德配天” 意思是说周初的统治者的权力是“天”授予的,这是“天命”。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3、“中庸之道” “中”是指人的思想、行为或情感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合乎道德原则。过和不及都不符合人们的行为准则的“至善”原则。一个人若能谨守中庸之德就是一个至德之人。 4、“兼以易别” 所谓“兼以易别”,就是以“兼”取代“别”,把我与人对立变为我待人如己。 5、“化性起伪”伪即为,意即人类的作为。性和情是天生的,人不可干涉,也不应该干涉。但人的后天选择、思考、学习、行事,却完全取决于人,应该由人自己承当,“天”也同样不可以干预人事。伪(为)”与“虑”与“学”与“行”,正是荀子思想中所最终强调的部分。 6、“能近取譬”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道法自然” “自然”二字, “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其实是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法则,如何修道,如何行道。 8、“人副天数 人是天所创造的,那么人在各个方面都与天类似,人就是天的副本,这叫“人副天数”。” 二、评析名言(指出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家,说明其含义,并做简要评析) 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性善论”而鼓励人人向善,个个都可以有所作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意思是讲道德修养深厚的人,遇难不惊,遇惊无险,就好像是有如天助一般的通达无碍。之所以有人道德深厚,是因为尊道修行得来的,有修行的人一身正气就好像和刚出生的婴儿一般的没有任何的杂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正:合于法则的;谊:通“义”,合宜的道德、行为;谋:图谋。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刑:惩罚。过:过错,罪过。匹夫:平民百姓。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赏赐善行不遗忘百姓。指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对待。也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地位高低之分。1、中国伦理思想主要特点 其次,.具有强烈的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色彩,在道德规范上,重忠、孝,强调整体和服从。 第三,.具有强烈的“中庸”气息和辩证法的因素。 第四,具有重视人伦日用和实际生活的特点。 最后,在方法上表现为重了悟,不重论证,在内容上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 2、 4、简述庄子的自由观。以个性自由为追求的人生观庄子鄙视孔子的仁义道德思想,认为仁义之道在远古时期是自然而然的东西,就象各种动物依偎自己的母体,爱护自己的幼仔,它们并不知道“仁义”之名,却无时不在行仁义之实。所谓仁、义、礼的产生,是人类自己破坏了“道”的纯真,以至于制造出礼法制度和仁义道德来束缚人性的自由。 5、简述荀子“化性起伪”的方法。1.道德教育。2.榜样、环境的作用。3.坚持道德修养,日积月累。4.积善成德。 6、简述墨子对利的阐释。首先,墨子对人作了基本的设定,公开承认了人的现实物质利益,承认人是有欲望的,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存、富贵和逃避死亡、贫贱的本能。其次,墨子所谓的利是广义的,主要指人们的物质利益。再次,利与不利的标准是根据利、害的关系来确定的。所谓利是利多而害少,所谓不利是害多而利少。 四、论述题 1、论孟子与荀子人性论的异同 荀孟所以不同,是因为二人在儒学的理想与实践上有着不同的侧重。表面上看性善、性恶正相反对,实际上却更加反映了荀孟二人极为一致的儒家本色。 孟子和荀子都认为性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不是决定一切的,所以所谓性善性恶,先天后天,原也就无所谓善恶,性善性恶只是二人逻辑论证的不同前提而已。先天没有的,后天也可以具备。所以先天有没有并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看后天能不能拥有。所以说,性善论与性恶论是同样归结为儒家“仁政”理想和“求”与“学”的实践原则,在此一点上二者并没有本质的不同。1、孟子的学说主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差太远,孟子被认为是过于理想化了。而荀子时社会现实更趋恶化,更不容提出过高的理想。2、孟子讲仁义,为了强调仁义,从性善出发要求人在后天行事中保持其本心。荀子讲礼义,荀子生当战国末年,已是人人争于利欲,不宜倡言心性之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