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发展学校课堂教研究的实践探索
教师发展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探索
——以语文学科为例
一、教师发展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设想
实践-意义取向的课堂教学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教师发展学校(TDS)建设中所作的一项探索。它以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育的意义为追求,改变着单纯知识传递的课堂教学,它没有离开知识的传递,但不是在知识内容层面停步,而是深入地追求每一个知识内容所蕴含的丰富教育意义,在这种追求中,体现着教师执着坚定的专业精神,表现出教师工作的研究性质、专业性质和创造性质,实现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实践-意义取向的课堂教学思维策略:
提示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应有关于教育意义的4个方面的清醒意识:
(1)对教育的意义有清醒的意识
(2)对所授学科特点及其特有的教育意义有清醒的意识
(3)对正在讲授的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和它们怎样整体地显现其教育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
(4)对所有这些怎样通过自己的每一个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有清醒的意识
通过了解学生、大学教师参与的集体备课、上课-听课、了解学生的变化、课后反思和对全过程的描述总结6个环节体现、贯彻这样四个方面的清醒意识。
二、教师发展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哲学对语言教育的影响
1894年,德国数学家哲学家弗雷格发表《算术基础》一书。在语言哲学领域人们最熟悉的是这部书导言中提出的三条原则:
(1)始终把心理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与客观的东西严格区分开来;
(2)决不孤立地询问一个词的意义,而只是在一个命题的上下文中询问词的意义
(3)决不忘记概念和对象的区别与联系。
弗雷格首先是一名数学家,他着眼于数学符号的研究提出这些原则,后来的学者将这些原则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的研究之中,第二条原则被称为“语境原则”或“上下文原则”。语境说是当代语境学的理论基础。
1892年弗雷格发表《意义与指称》一文,提出了意义与指称相区别,指出:词语的指称相同而含义可以不同,从而证明词语的意义不同于指称,引领人类想清楚语言意义的相对独立性。即语言单位的意义不在于语言单位的客观所指,二者均为相对独立的对象。
由此启发我们,语言教学的位置是在语言的意义领域。讲清楚语言单位的客观所指是其他学科的任务,而语言教学永远是以阐发语言单位的意义为己任,因为语言的意义相对独立于语言所指,所以,语言教学的位置时明确的、稳固的,语言教育学科的独特的工作对象是存在的——从小到大的,人类语言的各级单位的意义。小到语素、大到语篇,对这些语言单位的客观所指的研究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学应侧重对语言教育意义的阐发。例如,研究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含义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而测量清华园中荷花池、研究其环保措施是其他学科的事情。从这一点上说:语文教师可以不用教具,因为具体的模型不能代替语言内涵的讲析,语文教师的工作岗位是抽象的语义,虽然语义与客观事物相关联,对于语文教育工作来说,更重要的是关注二者的区别。弗雷戈德意义理论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认识自己工作领域的哲学依据。
三、教师发展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工作环节
(一)环节一 报告
2006.2冬令营报告
数学与中小学数学课程
语文与中小学语文课程
形成对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及所授学科性质、特点的基本理解。
(二)环节二 分析与设计
2006.2-3 教材分析
3.5前 交教材分析作业
3.11 教材分析讲评 学生分析讨论
分析学生对教材的可能理解
3.20 交学生分析作业
3.27 学生分析讲评、课堂教学设计讨论
2006.4 课堂教学设计
4.7 交课堂教学设计
4.15 课堂教学设计讲评
(三)环节三 课堂教学实践
4.15— 4.29 第一轮 课堂教学实践及讲评
5.8— 5.26 第二轮 课堂教学实践及讲评
(四)环节四 过程描述
反思个案
视频案例
学期总结
四、教师发展学校语文教学的实践展开
(一)分析学科基本性质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语文教育观念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是性质观,它统帅语文教育的全局,决定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华罗庚说:“语文天生重要”。
1.人文性
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性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
陈钟梁指出:“语文教育一旦纳入‘语言——交往——人的发展’的轨迹,必然引起教育内部质的巨大变化。
2. 实践性
强烈的情感意向
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
不可分割的整体联系
听说读写作语言活动中的交互影响和互动关系
亲身经历的感受和体验
(二)理解教材
教师的教材理解,是一个核心问题。近代以后,中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