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韓
詩經選 主講人:林鳳女庒 題解 本課所選,一為〈關雎〉,見〈周南〉,《詩經》三百零五篇之首篇,古人或以為詠后妃之德,近人則多以情歌視之,旨在寫男子思慕淑女之情;一為〈伯兮〉,見〈衛風〉,為思婦之詞。〈詩序〉:「〈伯兮〉,刺時也。言君子行役,為王前驅,過時而不反焉。」《鄭箋》:「衛宣公之時,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伯也。為王前驅久,故家人思之。」(事見《左傳?桓公五年》)。 二詩篇名皆取自首句,此為《詩經》及多數先秦古籍之通例。 作者1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西元前1122 ~570年)五百多年間的詩歌。它被列入儒家經典之前稱「詩」或「詩三百」。在漢代之後,才稱為《詩經》。共分〈風〉(160篇)、〈雅〉(105篇)、〈頌〉(40篇)三大部分。為當時的樂官所採集而成,各篇作者大都已不可考。 作者 2 《詩經》的體裁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為民間歌謠,依地域分〈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地區的土風歌謠。其時代,少部分是西周末年的詩,大部分是東周的詩。〈雅〉是西周中期或晚期宮廷的樂歌,是士大夫的作品。「雅」有正的思意,當時人們把王朝直接統冶地區的音樂視為正聲。〈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朝會之樂;〈小雅〉是宴饗之樂。〈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是「以成功告於神明」的祭歌。「頌」字就是「容」字,也就是「舞容」(舞態、舞形)的意思。〈頌〉一共分三部份:〈周頌〉、〈魯頌〉、〈商頌〉。 注釋 朝會:諸侯或臣屬朝見天子。 宴饗:天子大宴群臣、國賓。 「召」南:ㄕㄠˋ 。 邶:ㄅㄟˋ 。 豳:ㄅ一 ㄣ 。 笙詩 〈小雅〉六篇:〈南陔〉、 〈白華〉 、 〈華黍〉 、 〈由庚〉 、 〈崇丘〉 、 〈由儀〉 六篇有目無辭,謂之笙詩。 《詩》六義 〈毛詩序〉曰:「《詩》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所謂《詩》之六義,風、雅、頌指詩的內容、體裁;賦、比、興則指詩之作法。 詩序 《詩經》附有〈詩序〉,分大序、小序。小序列在每篇詩的前面,是說明詩中大意的。大序是在首篇〈關雎〉的小序之後,總論全書的。作者無定論。 《毛詩》有〈詩序〉 ,相傳為子夏所創。 孔子傳《詩》給子夏,子夏作〈詩序〉以明 《詩》 。 賦、比、興 朱熹《詩集傳》言 「賦者, 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 賦:鋪陳直述﹙敘述法﹚ 比:託物擬況﹙比喻法或譬喻法﹚ 興:因事引發﹙聯想法﹚ 魯、齊、韓、毛 漢代傳《詩經》者有魯、齊、韓、毛四家。《魯詩》為魯人申培所傳,《齊詩》為齊人轅固所傳,《韓詩》為燕人韓嬰所傳,皆今文經;《毛詩》為魯人毛亨所傳,為古文經;魏晉以後,《魯》、《齊》、《韓》三家詩先後亡佚,只有《毛詩》流傳下來。今《十三經注疏》中的《詩經》,為西漢毛亨作的《傳》,東漢鄭玄作的《箋》和唐孔穎達作的《疏》;至宋,朱熹作《詩集傳》;清代學者陳奐撰《毛詩傳疏》、胡承珙撰《毛詩後箋》、馬瑞辰撰《毛詩傳箋通釋》,這些都是研究《詩經》的重要參考書。 十三經 《詩經》、 《尚書》 、 《易經》 、 《周禮》 、 《儀禮》 、 《禮記》 、 《左傳》 、 《公羊傳》 、 《穀梁傳》、 《論語》 、 《孟子》 、 《孝經》 、 《爾雅》 箋疏之意 箋:解釋古書文句的意義。 疏:解釋義理的文字。 《詩經》四始 〈國風〉第一篇是〈關雎〉; 〈小雅〉第一篇是〈鹿鳴〉 ; 〈大雅〉第一篇是〈文王〉 ; 〈頌〉 第一篇是〈清廟〉 。 ?這四篇合稱為「四始」。 關 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伯 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補充 《禮記?禮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 人之大惡存焉。」 《論語?八佾》:「〈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淫:朱注:「樂之過,而失其正也。」 傷:朱注:「哀之過,而害於和也。」 胡適〈小詩〉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 幾次細思量,情願相思苦。」 補充 《論語?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 《論語?為政》子曰:「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