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第六章智能测验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六 章 智 力 测 验 [教学目的] (1)了解智力测验所依据的各种智力理论 (2)识记、理解并掌握各种智力测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常用智力测验的性能及使用 第一节 智力测验的理论基础 及智力测验的发展 一、对智力的看法 二、智力结构理论 三、智力的发展 四、智力测验的发展 一、对智力的看法 (一)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智力是“正确的判断、透彻的理解、适当的推理”(比奈) “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与抽象思维能力成正比”(推孟) (二)智力是学习的能力 “智力就是学习能力”(伯金汉) “智力就是获得知识及保持知识的能力”(汉蒙) (三)智力是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智力是个体有意识地以思维活动来适应新环境的一种潜能”(斯特恩) (四)智力是信息加工的能力 斯腾伯格认为编码和比较在解决智力测验任务中最为重要。 (五)对智力的综合理解 “智力是一个人心理能量的总和,此项能量能够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使个人的思想有条理,并且能够对自身的环境作有效的适应。” (韦克斯勒) 二、智力结构理论 (一)智力二因素论 Spearman的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二)智力群因素论 Thurstone的群因素(语文理解、言语流畅性、推理、空间想象、数字、记忆、知觉速度) (五)R. Cattell的智力结构理论 Cattell认为智力包括两种一般因素: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六)智力理论的近期研究 加德纳、斯腾伯格及戴斯的智力理论。 三、智力的发展 (一)智力的成长曲线 1、智力发展在十二三岁以前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13岁以后开始减慢。 2、智力发展高峰虽存在个体差异,但总的来说,早期研究认为一般人的智力在16-18岁达到顶峰,近期研究结果把它推迟到25岁。 3、个体智力水平与其智力发展速度及停止年龄密切相关。能力高的发展速度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能力低的发展速度慢,达到高峰时间早。 4、成年期是智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30-45岁的人常出现创造性活动。 (二)智力的稳定性 智商的相对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个体智力在其相应团体中的相对位置长时间保持稳定。 (三)智力的变动性 四、智力测验的发展 (一)高尔顿和生理计量法 (二)比奈和智力年龄 1905年,比奈在西蒙的帮助下,编制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奈-西蒙量表;在1908年的修订版中,比奈-西蒙量表开始采用智力年龄来计算一个人智力的高低,这是心理学家首次用数量化形式去表示一个人智力的高低 。 (三)推孟和比率智商 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将比-西智力量表引入美国,并进行修订,成为斯坦福—比奈量表,此量表最大的特点是推孟针对智力年龄的不足,引进了比率智商(IQ)这个概念。 (四)韦克斯勒和离差智商 1949年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在他所编制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用离差智商来代替比率智商。就是用一个人在他的同龄人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来标定他的智力水平。 (五)皮亚杰与认知发展测验 (六)斯腾伯格与智力三元论 第二节 个别智力测验 团体智力测验在同一时间内测验许多被试,省时、经济,但结果表明不如个别测验准确可靠; 个别智力测验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其优点在于测量形式多样,手段精密,反馈及时,但与团体测验相比较,较费时费力,不适于大规模测试。 一、比奈量表 (一)比奈-西蒙量表 1、1905年量表 2、1908年量表 3、1911年量表 评价:比西量表由于其简陋和非标准化而不再为当代人所使用,但它在智力测验历史上贡献是不可磨灭,它的主导思想成为其后智力测验所遵循的传统。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1916年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引进比—西量表,进行修订,称为斯坦福-比奈量表,并首次引入了比率智商的概念。 该量表在1937、1960、1972、1986年先后作过几次修订。1972年版的重大改革是用以平均数为100、标准差16的离差智商替代了比率智商。 (三)中国比奈量表: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心理学家陆志韦和吴天敏便开始斯—比量表的中国版修订工作。1924年第一次修订发表,1936年第二次修订发表,1978年,吴天敏主持第三次修订,1982年完成《中国比奈测验》。 1982年完成的《中国比奈测验》共有51道题目,从易到难排列,从2-18岁每个年龄段3道题,每道题代表四个月的智龄。智力评定指标是离差智商。 施测时,先根据被试的年龄从测验手册中查到开始作答的题号; 然后根据指导语逐题测试,采用全或无的记分方法,即通过为1分,不通过为0分,连续五题得0分就停止测验。 最后,根据测验总分和被试的实足年龄,可从指导手册的常模表中查得被试的智商。 实足年龄的计算: 测试的年月日-出生的年月日=实足年龄 《中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