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包头市肿瘤医院
放射介入科 徐剑
患者 女性 17岁 CT号:1200490
主诉:发现右乳肿物一月
现病史:患者于一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腺外侧有一肿块,约蚕豆大小,无局部红肿,无疼痛,无寒颤、发热,无乳头内陷,今门诊拟“右乳肿块”收住入院。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1.动脉期CT值 37.0Hu-45.0Hu
2.病灶大小约2.7cmX4.8cm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1.延迟扫描期CT值 33.0Hu-50.0Hu
2.病灶大小约2.7cmX4.8cm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全麻下行左侧腹膜后肿物切除术,左肾切除术。手术经过如下:取右上腹肋缘下斜切口,术中可及左侧腹膜后肿物,位于左肾与腹主动脉间,锐性分离肿物,可及肿物下极挤压左肾静脉,左肾动脉为肿物包裹,肿物上极挤压胰腺生长,肿物与上述组织稍粘连。肿物深面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肿物与左肾动脉无法分离,故切除左肾及左侧腹膜后肿物。(2016-04-13)
取右乳肿物表面弧形切口,长约2.5cm,局麻后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达腺体,并暴露肿物,见其约1.5X1.5cm,色灰白,光滑,有包膜,故钝性+锐性将其完整切除,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2016-04-27)
术后病理报告:
(腹膜后)符合神经纤维瘤,细胞增生活跃,左肾及输尿管未见著变。
(右)乳腺纤维腺瘤,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活跃。
腹膜后间隙位于后腹部,又称后腹膜腔是壁层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的间隙及其内解剖结构的总称,上达隔下,下止盆隔。位于其内的器官有胰腺、部分十二指肠、肾上腺、肾脏、输尿管等。此间隙内还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分属支、神经干(交感神经、脊神经)、淋巴结、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脂肪、肌肉、筋膜、胚胎残留组织、原始泌尿生殖嵴残留部分,以上组织均可成为肿瘤起源。
一、腹膜后间隙范围
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解剖区:
肾筋膜前后两层,即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以及二者在升、降结肠后融合形成的侧锥筋膜,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间隙即前肾旁间隙、肾周间隙及后肾旁间隙。
(1) 前肾旁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后壁腹膜之间,外侧止于侧锥筋膜、两侧的间隙潜在相通,其内含胰腺、十二指肠的降部、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以及供应肝、脾、胰腺和十二指肠的血管。
肾旁前间隙内的任何结构的病变都可能引起肾前筋膜和侧锥筋膜的增厚,最常见的病因来源于胰腺、结肠、十二指肠或阑尾。
(2)肾周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内含肾上腺、肾脏、肾脏血管及周围的脂肪囊。
肾筋膜上方与膈筋膜相融合,外侧与侧锥筋膜相融,下方肾筋膜前后两层与髂筋膜及输尿管周围的结缔组织疏松融合或相连,因此,此间隙下部与髂窝相通,内侧肾前筋膜融会于肠系膜根部围绕大血管的致密结缔组织中,肾后筋膜则与腰大肌和腰方肌筋膜融合。
肾周间隙内器官的病变导致肾筋膜增厚,并侵犯肾周脂肪囊。
(3) 后肾旁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腹横筋膜之间,内仅含脂肪组织,内侧止于肾后筋膜与腰大肌、腰方肌筋膜融合处,外侧与腹侧壁的腹膜外脂肪层相连,下方在髂嵴水平是开放的。上方、肾旁后脂肪层向上伸延至隔下腹膜外脂肪层。此间隙因为不含重叠的器官,因此,病变很少来源于此处。
肾旁后间隙的病变常常与其他腹膜后间隙的病变有关。
腹膜后间隙肿块的特点(与腹腔肿瘤鉴别的要点):
(1)肿块使腹膜后脏器移位,尤其是向前移位
(2)肿块与腹膜后脏器分界不清,脂肪间隙消失,但肿块最大径线仍在脏器之外
(3)主动脉或下腔静脉受累或包埋
(4)肿块使腹腔内脏器向前方或侧方移位,但其间的脂肪间隙仍存在;
(5)巨大肿块,其前缘因壁层腹膜(或同时有肾前筋膜)的被覆作用而多显光整,即使接近或抵达前腹壁,二者间仍可见窄条状或新月形低密度影,此可与腹腔内肿瘤鉴别。
二、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80%以上为恶性.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
良性肿瘤以畸胎瘤、神经鞘瘤、纤维瘤为多见,恶性肿瘤以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胚胎癌、神经纤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为多。腹膜后肿瘤,囊性者常为良性,实质性者多为恶性。
(一)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1.脂肪肉瘤
1脂肪肉瘤
混合型
腹膜后脂肪肉瘤(实质型)
腹膜后脂肪肉瘤(假囊肿型)
多位于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