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 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把园田生活比作“旧林”、“故渊”,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 * 归 园 田 居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 (405)41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平淡自然、萧散冲澹。主要是指那些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清新疏朗。人们常引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可谓是此类的代表。 另一种是慷慨激昂,豪放有力。主要是某些咏诗拟古之作,所写的大多是诗人对古代人事的评解和感慨,借以表现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寄托自己的理想,用语则豪迈刚烈,感情激越。人们对此称道的《咏荆轲》以及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便属于这一类。 《归去来兮辞》名句欣赏: 向往未来的隐居生活——“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诗人淡泊以明志——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美丽的田园风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一、朗读《归园田居》 要求:体会五言诗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回忆官场生活——描绘田园风光——抒发复归心情 三、深入分析,体验情感 1、巧置换——分析字词 能否将“误” 换成“坠” 2、寻本质——分析表现手法 比喻、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喻体 本体 相似点 尘网 旧林、故渊 羁鸟、池鱼 官场生活 压抑、束缚人的天性 田园生活 释放、激发人的天性 官场中的诗人 屈心抑志,忍尤攘诟 3、抓特征——分析意象,意境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 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事物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落 炊烟 狗吠 鸡鸣 特征 十余亩 八九间 荫后檐 罗堂前 暧暧 依依 深巷中 桑树颠 生活的简朴 志向的高洁 环境的祥和 平淡、自然 典型事物 —— 尘世生活——理想世界——精神家园 意境 (意象) 4、善联系——分析结构 “久” ——三十年 “樊笼” ——俗韵 “复得” ——误落 “自然” ——丘山 首尾相接 前后呼应 四、总结全文 内容: 回忆官场生活 —— 描绘田园风光 ——抒发复归心情 情感:摈弃世俗厌恶官场—回归自然心情舒畅—本性复苏心旷神怡 五、朗诵全文,感情共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