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菊与刀 探讨日本的民族性格 《菊与刀》的创作背景 第二次次世界大战后期,日本和德国失败已成定局,美国需要制定战后对日、德的政策。德国与美国同属于西方文化传统国家,制定对德政策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日本则是东方国家,美国对它十分陌生。了解日本成为当务之急。当时面临的问题是:日本会不会投降?需不需要进攻日本本土?如果日本投降,美国是采取军事占领、直接管制还是保留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以及要不要保留天皇?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美国政府组织了各方面的学者研究日本,本尼迪克特即是其中之一。由于美日是交战国,本尼迪克特无法到日本进行实地调查。但是,凭借她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对日侨、日军战俘的访谈以及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深入分析,本尼迪克特描绘了日本人思维与感情的习惯模式,勾勒出了日本文化的全貌。 她提交的报告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会投降,美国不能对日本进行直接管制,要保存日本原有的政府机构,要保留天皇。局势的发展以及美国政府的决策与本尼迪克特的意见相一致。1946年,本尼迪克特将报告整理出版,两年后日译本的出版在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 书名“菊”与“刀”的含义 “菊”本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本尼迪特在以此命名本书时,并未从这个含义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10年赴欧,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某女子中学。1914年回纽约。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厄斯专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从1936年起任该校人类学系代理主任。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岁。 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比较文化学与人类学 具体有一下三个方面 1、是对关岛的日军俘虏以及在美国长大的日本人进行访谈 2、利用手头上的文献资料来分析日本人的行事风格。 3、采用比较文化的方法将日本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相比较,凸显其不同。 本文的总体概括 本书共分十三个章节。作者在第一章中提到了“细节”的重要性。人类的行为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学来的。最孤立的细小行为,彼此之间也有某些系统性的联系。全文弥漫着浓浓的日本人森严的等级制度。文章中谈的等级制是日本民族创造出来的,最符合其口味的幻想,即便一直叫嚣“精神优越于物质条件”,日本人仍主张万事都是自己主动期求的,一切都尽在掌控中。 本书第 5,6章则重点突出负恩与情。负恩,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承受的负担。日本人将恩泛化到整个社会结构中,他们将所有的社会关系都理解成受恩和报恩的关系,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在各人相互有恩的巨大网络中所处的角色地位。 第九章勾勒了日本人生活中的人情世界。洗澡、睡眠、饮食、性享乐,日本人毫不隐讳地享受这些感官享乐。但同时,享乐必须恰如其分。人情不能侵入人生大事。 日本的道德体系仍处于多层次分散状态,认为人生应该是小心谨慎地按照规则行动的世界。“义理”与“人情”这天平两端的秤砣,在社会等级制这杆秤的贯穿平衡下,使日本人一系列矛盾的行为都统一起来。 在第 3-6 章中,本尼迪克特根据对日本人各类事实,艺术创作等的分析,凝练出了具有先锋意义的“耻感文化”和“罪感文化”! 理论上,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依靠它发展人的良心,这种社会可以定义为“罪感文化” 在以“耻”为主要强制力的文化中 ,对那些在我们看来应该是感到犯罪的行为,那里的人们则感到懊恼,正因为对外界的评价如此看重,日本人一直处在如在针毡般的被监控、被窥探的自我臆想中。这种伪装的天然野趣,便是日本人从小被教训的那种伪装的意志自由的象征。 而刀,其中就暗含着“自我负责的精神,亦即他们所说的自己负责擦掉身上的锈”。 他们把身体比作刀,正如佩刀者有责任保护刀的光洁。人也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他必须承认并接受由于自己的弱点、不坚定和无效性而产生的一切自然后果。本尼迪克特阐释了日本复杂的国民性,直指日本道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