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安市华山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
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第1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诗经》的伦理思想
王云飞
《诗经》中关于孝悌的观念产生较早,大约是反映了西周初年已有的关于调节家庭宗族关系的范畴。“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说明周成王有信用,可为下民的模范。祭祀他的人,永远要孝顺先王,以他为榜样。“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信、顺在孝之中,孝子之诚无穷尽,永远赐予其幸福。
《诗经》所反映的周代关于“孝悌”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先祖的祭祀上,与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孝”的观念还是有区别的。孔子的“孝”主要是指事亲,他扩大了“孝”的概念。如孔子答樊迟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他还在答子夏问时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所以,孔子不仅要求祭祀,而且侍奉前辈要以礼,要让父母和祖父母先享用酒食,恭恭敬敬,如此等等才算作“孝”。《诗经》里的“孝”是以“我”为中心。祭祀先祖的目的是为了让先祖的灵魂保佑自己福寿安康;而到孔子、孟子时则是要求以好好奉养活着的先辈为至孝。同是一个“孝”字,目的倒了过来,由《诗经》中的“为我”转变成“为人”;由形式上的祭祀祖先活动为主转变为服侍长者为主。孔子要求以在世的父祖为中心,尽可能服侍长辈,多做奉献。“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当然,说得更具体些,就是要求继承先祖的事业。孟子论述了不孝的五种表现,说明懒惰、赌博、嗜酒、贪婪、偏爱老婆孩子、纵声色之欲、打架斗殴、祸害乡里,这些都是不孝的表现。孟子还要求,尽孝悌的义务不附加任何条件,不可怀有任何个人目的。他说:“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孟轲在这里所说的“仁义”和“孝悌忠恕”的意义是相通的,主要是教导贵族子弟以仁义之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原则。他认为,做到了这一层,那就会无利而王。既然王道备而天下安泰,又何必言利?所以,孔子倡导的奉养活着的父母和老人以及孟子的照顾鳏寡孤独的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孟子所说的“王道”就是开明君主政治下的和谐社会。现在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每个家庭的子女都能尽到“养老”这一份义务,那么就给国家、社会减轻了负担,就会使社会生活更加和谐。所以这一点至今仍应作为一项美德向青少年们提倡。
西周统治阶级不仅在家庭伦理上要求“孝悌”,而且要求臣僚对国君要“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汝)”,这就是说,不要对周王朝三心二意,怀有背叛的阴谋,并且警告对方“上帝在看着你们呢!”这实际上是“忠”的思想萌芽,只是未用此字表述。至于宽恕的思想,与不虐待俘虏的思想是一致的。
(节选自2015年第2期《名作欣赏·中旬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诗经》反映的周代关于“孝悌”的思想,大致上反映了西周初年已有的关于调节家庭宗族关系的范畴。
B.《诗经》中的句子“成王之孚,下土之式”,说明周成王有信用,可为下民的模范;而“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则说孝子之诚无穷尽,永远赐予其幸福。
C.孔子的“孝”主要是指事亲,而《诗经》扩大了“孝”的概念,《诗经》所反映的周代关于“孝悌”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先祖的祭祀上。
解析:“《诗经》扩大了‘孝’的概念”表述有误,原文为“他扩大了‘孝’的概念”,“他”指的是“孔子”。见第2段。
D.孔子提倡的“孝”,既包含了祭祀,也指要以礼侍奉前辈,要让父母和祖父母先享用酒食;要恭恭敬敬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D )
A.《诗经》中的“孝”和孔孟所讲的“孝”的最大不同,是《诗经》里的“孝”以“我”为中心,而孔子、孟子则是要求好好奉养活着的先辈。
B.孔子要求以在世的父祖为中心,尽可能服侍长辈,这样同是一个“孝”字,目的倒了过来,由《诗经》中形式上的祭祀祖先活动为主转变为服侍长者为主。
C.不孝不一定是对父母的不顺,在孟子的理解里懒惰、赌博、嗜酒、贪婪、偏爱老婆孩子、纵声色之欲、打架斗殴、祸害乡里,都是不孝的表现。
D.孟子认为要“怀仁义”来“事其君”“事其父”“事其兄”,因此,也就是说尽孝悌之时,只要不以取得私利为目的就可以。
解析: “……因此……”强加因果;“只要不以取得私利为目的就可以”分析有误,原文为“尽孝悌的义务不附加任何条件,不可怀有任何个人目的”。见第2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孝悌的观念产生很早,《诗经》就有周代关于“孝悌”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对先祖的祭祀上,目的是让先祖的灵魂保佑自己福寿安康。
B.在孟轲看来,“仁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校辅导员招聘备考题库大全-5.高等教育学.docx VIP
- 妇产科学医案,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例分析.docx VIP
- 矿用单体液压支柱说明书.pdf VIP
- 美女必修 做水嫩嫩的美女.ppt VIP
-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记录.docx VIP
- 防诈反诈主题班会.pptx VIP
- 【出海】2025年领英大制造行业人才全球化报告-印度尼西亚篇-LinkedIn领英.pptx VIP
- XZA系列普通(防爆)型使用说明书.pdf VIP
- DB36T 655-2012 公路填砂路基施工技术规范.docx VIP
- 基础考点15(难点7)由全称命题的真假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恒成立问题)--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