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社会心理学: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解读:人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环境的方式。
3、社会情境: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个体生存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和法律、历史、地理环境,表现在个体生活中的形式是社会情境。
4、内隐人格理论:是普通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描述了一些普通、且互不相关的人格特质,即普通人对人的基本特性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素理论。内隐人格理论决定了个体对其他人基本特性的认识,所以,这个理论从一开始就影响贯穿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人际交往中的个体自身发展过程的始终。
5、内隐联想测验:IAT是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的。IAT的原理:内隐态度测验在生理上是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的。该模型认为信息被储存在一系列按照语义关系,分层组织起来的神经联系的结点上,因而可以通过测量两概念在此类神经联系上的距离来测量这两者的联系。在认知上,内隐态度测验以态度的自动化加工为基础,包括态度的自动化启动和启动的扩散。呈现概念词:让被试对花的名字(如,郁金香)和昆虫的名字(如,蜘蛛)归类并做出一定的反应(看到花的名字按F键,看到昆虫的名字按J键);
呈现属性词:让被试对积极的词汇(如,可爱的)和消极的词汇(如,丑陋的)做出反应(积极词汇按F,消极词汇按J);
3联合呈现概念词和属性词:让被试做出反应(花的名字或积极词汇按F,昆虫的名字和消极词汇按J)
让被试对概念词做出相反的判断(花的名字按J,昆虫的名字按F);
5 再次联合呈现概念词和属性词,让被试做出反应(昆虫的名字或积极词汇按F,花的名字或消极词汇按J).
使用5减去3就能得出内隐态度“焦虑—亲和”假说:沙赫特对亲和动机提出的一种后天说。他认为焦虑导致的恐惧是促使人们结群的原因,经历过不安的人亲和倾向更强。
11、自我概念:是个体对作为一个整体自己的意识和体验相对稳定的系统观念。
12、自我图式:指影响个体对自己的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认知结构,是“有关自我的认知类化,它源于过去的经验,组织并指导包含在个人经验中有关自我信息的处理”。
13、自我提升:个体在自我知觉过程中产生的积极自我偏见。简言之,就是“吹牛皮”自己夸奖自己、肯定自己、从积极方面评价自己,是个体在社会比较重努力保持和提升自尊的倾向。
14、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与思考他人,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或事物的推论。
15、社会认知偏差:图式可以帮助人们简化社会认知过程,也往往会把人们推向错误或歪曲
的社会认知中。图式一旦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使面临与图式相矛盾的信息时,
也可能会保持不变,于是便会产生社会认知偏差。
16、首因效应:即最初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认知产生较强的影响。
17、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的人只有强烈的影响,多出现于间断性信
息的呈现中,如对人们所熟悉的认知对象的信息。
18、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中个体某些方面印象突出,掩盖了这个人的其他特
点和品质,起到了类似晕轮的作用,从而影响到对整个人的认识和评价,这种现象称之为晕
轮效应。
19、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群体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了个体差异。
20、印象管理:通过有意识的管理自己,来影响或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形成的过程,就叫做印象管理。
21、可得性启发法:指易于进入头脑的信息往往被利用。
22、代表性启发法:指人们在进行推理判断时往往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
23、偏见:偏见是人们脱离客观事实而建立起来对人、事、物的消极认知与态度。
24、态度: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25、登门槛技术: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
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26、睡眠者效应:即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27、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8、社会人理论:影响人际关系的积极因素,除客观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的影响尤为明显。
29、公平理论:把人的社会活动看作是以自己的潜能同社会交换的过程,这一过程以个人期待公平结果为前提,公平与不公平是在社会比较中得来的。
30、参照测量法:测量群体最能发挥作用和最有影响力人物的一种方法。
31、贝尔斯测量法:分析群体内人际关系的方法。
32、人际吸引: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