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为什么日本最终败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日战争为什么日本最终败亡.doc

抗日战争为什么日本最终败亡  中日历史纠结始于1894年的甲午战争,这是第一次中日战争。主要作战地点是黄海,以海战为主,中日海战结果是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烈牺牲,公祭时,光绪皇帝亲为邓世昌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邓世昌是中国少有的,清朝、民国、共和国三朝均共同承认的英雄,这是近代中国非常罕见的现象,亦足见邓世昌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甲午战争以后,中日之间龃龉不断,经常发生强国日本教训弱国中国的事件。   甲午海战十年后,1904年,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与俄罗斯打了一场大战,史称“日俄战争”,日本获胜。   甲午海战36年后, 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造“9·18”事变,这是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国称为“抗日战争”。历时14年,前6年,战争冲突限于东北、华北,为局部抗战;后8年,战争在中国全面爆发,为全面、全民抗战。   抗战的胜利,是祖辈的牺牲,民族的荣耀;八年抗战,战场上所飘扬的,是祖辈的旗帜。    我们,我们“60后”以及“40后”、“50后”、“70后”、“80后”……,都在继承父辈或祖辈、曾辈抗战胜利的光荣遗产,分享中国今日在世界的光辉地位。   中日第一次战争(甲午战争),中国是以条约的形式承认日本的战胜国地位。   中日第二次战争(抗日战争),日本是以条约的形式承认中国的战胜国地位。   中日一衣带水,百年争霸,风水就是这样轮流转!   喜耶?悲耶?其中的滋味,日本人比中国人感触更深!   谈到日本,中国人更多的是愤怒,怒其侵略;谈到中国,日本人更多的是心绪复杂,复杂得难于言说……   下面,本人从自己思考分析的角度,探讨六十多年前国力、军力雄厚的日本,为什么最终败给了贫弱落后的农业国中国。日本究竟误在哪里?   一、对中国的历史研读过细,误入岐途   花多渐入迷离眼。看花看多了,眼会花,不知道哪朵花好。人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太熟悉、研究过深刻的话,也会因为看到细节过多,而忽略了一些宏观方面的东西,从而误入岐途,得出误判信息。    作为国家来讲,日本就是这样的国家。   在这个世界上,对中国研究最透彻、了解最精细的外国——就是日本。日本自唐朝时代起,对中国进行了深刻的学习和研究。明清时,中日虽然交往不密切,但是日本始终关注中国,对中国的历史很了解。从晚清时代起至现在的二十一世纪,日本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多如牛毛,日本出关于中国的书是汗牛充栋。一百多年来,日本都是拿放大镜来看中国的。日本对中国的研究之细,世所罕见,堪称世界第一。日本的东京都现在都可以拿出一千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原文抄件(日本当时的抄件,与中国现存的文稿有个别差异),可以想象日本对中国的观察和研究精细。   中国古代政权的每一次更替,日本人都看在眼里。特别是满清入关,迅速击败李自成,亡南明政权,消灭各股反清势力是看得很清楚的。甲午战争,中国不堪一击,让日本看到了中国的实力不过如此。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本击败西方列强俄罗斯,自信心空前膨胀,更是趾高气扬。   特别是明亡清兴的外族朝代更替,和甲午战争中日本看不到中国的有效抵抗,就以为中国整体衰落,已经属于软弱好欺的角色了。因此,晚清以后的日本,通过看历史,睹现实,交对手,认为中国已经不能称为“中国”了,开始改叫“支那”,而他自称为“中国”。   日本研究中国历史没有错,但是,如果以为也可以元灭宋,清亡明一样,可很轻易地入主中原,真正地当上“中国”,则完全是解读错误。因为,彼时与今时不一样了。   二、对中国军人政府的抵抗决心估计不够   清亡明,甲午胜,等等事例的确说明中国国力和民族凝聚力不够强的某些事实,但是,日本人疏略了它现在所遇对手,其对手不是文弱、有才、通过写文章考试选拔的文官集团,而是强硬、有知识、在军校和战争环境中培养起来的有抱负、有理想的革命军人政权。——这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巨大差异。   当时中国最大的两支政治力量——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地盘,军队。而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党在1928年完成了名义上的国家统一,建立了国民军政府。当年,日本侵华的主要对手是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革命政府。    1937年“7·7”事变爆发前,国共两党因为西安事变的原因,其实已经初步谈成合作抗日的意愿,彼此已经不再视对方为敌了,随时等待合作了。所以,“7·7”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很快在庐山发表谈话,也敢于放开说:“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