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课古诗二首
第九课 古诗二首(一)清明 杜牧 课文导读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词背景 : 诗词背景 : 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英文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还有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诗词背景 : 诗 句 背景: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是唐代诗人,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杰出 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 诗 句 背景: 杜牧十几岁的时候,关心军事,写过十篇《孙子》注解; 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 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 杜牧26岁,进士及第。 诗 句 背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 句 解 释: (1)纷纷:形容多 (2)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诗意: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诗 句 解 释: (1)借问:请问 (2)牧童:放牛的儿童 (3)遥指:指着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诗意: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诗词意境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 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 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 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本 诗 格 式: (1)七言: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2)绝句:只有四句的叫绝句。 (3)七绝:七绝共二十八个字 。 第九课 古诗二首(二)送孟浩然之广陵 [ 唐]李白 课文导读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 词背景: (1)孟浩然: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成为“王孟”。 (2)之: 前往 (3)广陵:扬州 诗 词背景: 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公元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这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 句 解 释: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