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9.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格29

米格-29“支点”MiG-29 Fulcrum 米高扬设计局 概  况 米格-29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双发高机动性制空战斗机,它可以执行空中截击、护航、对地攻击和侦察等多种任务。7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1972年制定了米格-29的技术任务书,明确要求在近距作战和超视距作战性能上优于美国的F-16和F/A-18。1974年开始细节设计,1977年10月6日原型机首次试飞,1982年投入批生产,1983年进入前苏军服役,替代米格-21、苏-7、苏-15、米格-23和苏-17。1986年7月,6架驻扎在库宾斯基的米格-29到芬兰访问,清晰地展示了全机的外貌,使国外对该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北约组织给予该机的绰号为“支点” Fulcrum 。 到1992年,米格-29已生产了800多架,其中包括15架飞行试验和静力试验用机。独联体各国空军装备了500余架,约有300余架出口,用户包括:印度、叙利亚、捷克和斯洛伐克、古巴、前民主德国、伊拉克、伊朗、朝鲜、罗马尼亚等国。 米格-29是前苏联为与美国第三代战斗机对抗而研制的。设计的侧重点是飞机的高亚音速机动性、加速性和爬升性能。该机装有大功率脉冲多普勒雷达,可携带先进的中距和近距空-空导弹,具备下视/下射能力和超视距攻击能力。不足之处是发动机耗油率高、留空时间短。米格-29有以下型别: 米格-29 “支点”A  陆基单座双重任务战斗机。最初生产型的双垂尾类似于苏-27,无腹鳍,双垂尾的翼根向前伸展,内装用于红外电子对抗的曳光弹投放器。 米格-29UB “支点”B  战斗教练型。第二座椅位于常规座椅前面,整体连续座舱盖,后驾驶舱带有潜望镜,用雷达测距器代替了原来的雷达,翼下挂架保持不变。 米格-29 “支点”C  “支点”A的又一种改型。座舱后机背的弯曲度加大,电子设备有可能从下机身移到上机身,为加装燃油提供了空间。 米格-29K “支点”D  舰上斜甲板起飞和降落试验型。原来进气道的防外来物门被更轻的可收放进气栅代替,机翼上表面的辅助进气门及内部导流管被去掉,扩大了机翼内空间以增装燃油。发动机为RD-33K型,采用新风扇,空气流量及总增压比增大,涡轮前温度提高,推力增加。机翼外段可向上折起,翼尖加厚,估计装有电子监视系统。具有空中加油能力。加强了起落架,加装了减速板和着舰钩。平尾增加了锯齿形前缘以改善操纵特性。换装了新型雷达,翼下增加一对挂架。该型可挂4枚X-31 AS-17 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和4枚AA-11近距空-空导弹。1989年11月2架舰载型开始在“库兹涅佐夫” 前称“第比利斯” 航空母舰上进行斜板起飞和着舰试验。 米格-29S 新改进的生产型,已进入俄罗斯空军服役。该机装新型飞行操纵系统,可能改进了电子设备和增加了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内部载油量有少量增加,翼下两个挂架可带1200升副油箱。其载重能力是基本型的2倍,可带6枚RVV-AE中距发射后不管空-空导弹或混合携带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全机战斗力提高了1.5倍。 米格-29M 该机是米格-29的改型,大部分重新设计,增加了铝锂合金结构,从而减轻了机身结构重量。采用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玻璃”座舱内有两个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装新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共生产6架原型机,1989年底首架原型机试飞。米格-29M机头长度增加约19厘米,装有“甲虫”雷达,其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4倍,能探测100公里外的飞行目标。座舱长度略有增加,座舱内安装了新的平显;取消了翼上百叶窗式辅助进气口,机身上部装有减速板,机翼前缘上有涡流发生器。飞机重心后移,提高了许用迎角,改善了机动性能和巡航效率。装2台RD-33K涡扇发动机,翼下有8个外挂点。 设计特点 机翼 悬臂式下单翼,带有较宽的机翼前缘边条,边条厚而圆,改善正常迎角范围内气动特性。机翼前缘后掠角42°,下反角2°。机翼装有由计算机控制的、全翼展前缘缝翼,提高了飞机低速飞行时的机动性。机翼后缘装有简单襟翼和内插式副翼,与较大的铰链传动装置相连接。副翼的后缘有手动调整片,机翼大梁是钛合金部件,翼尖、襟翼和副翼是碳纤维蜂窝结构。 机身 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全机结构重量的7%是复合材料结构。部分机身加强隔框是钛合金部件,还有一些铝-锂合金部件。机头两侧装有小型涡流发生器,在飞行迎角25°时有利于克服早期的副翼反逆趋势。机头雷达罩为介电质复合材料。 尾翼 双垂尾和全动平尾安装在沿发动机舱两侧的尾撑上。垂尾向外倾斜7°,前缘后掠角约40°,方向舵为插入式。全动平尾后掠角约50°,操纵面上均无调整片。垂尾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蜂窝结构,平尾和操纵面选用的是金属蜂窝构件。 起落架 可收放前三点式。主起落架为单轮,向前收入翼根,收入时机轮旋转90°,平躺于起落架支柱上方。前起落架为双轮,前轮后部有挡泥板,前轮可转向,起降

文档评论(0)

sb9185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