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理_第7讲-物种管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保护区管理_第7讲-物种管理

参考文献 1、马建章, 邹红菲, 贾竟波. 2004. 野生动物管理学.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何平. 2005.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 2002. 自然保护区巡护管理.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种群数量监控 第二节 管理措施的制订及实施 思考题 1、野生动物调查方法 2、动植物的管理措施 3、物种管理的意义 第一节 种群数量监控 一、影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二、野生动物数量监测 三、自然保护区植物数量监控 四、研究种群数量监控的实践意义 一、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二)影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一)影响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一)影响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二)影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气候因素:辐射能、光、温度、空气 2.土壤因素 3 .生物学因素 4 .地理因素 二、野生动物数量监测 (一) 绝对数量调查方法 (二) 相对数量调查方法 (一) 绝对数量调查方法 概念:是准确统计野生动物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数量的方法。 特点:耗费人力、财力和时间 卫星拍摄技术和航空摄影技术 人工直接计数法 :诱捕计数法、区段计数法 、哄赶计数法 …… (二) 相对数量调查方法 概念:是采用某种方法来推算某时、某地野生动物数量的方法。 特点:得出的是相对值、省时省力、技术含量高 (二) 相对数量调查方法 直接相对数量法 间接相对数量法 间接相对数量法 (1)路线法 (2)标志重捕法 (3)相关比率变化法 (4)空间分布样方法 间接相对数量法 (5) 哄赶法和围赶法 (6) 动物吼叫声统计法 (7) 水禽直数法 (8) 动物毛皮资料分析法 三、自然保护区植物数量监控 (一)调查的任务和内容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 及时、准确地清查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消长动态,进行综合评价 (一)调查的任务和内容 内容有: (1)制定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 (2)设置样地及进行调查; (3)建立和更新资源数据库; (4)对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二)调查方法 1、样地调查法 2、标准地调查法 3、目测调查法 4、角规调查法 5、回归估计法 四、研究种群数量监控的实践意义 制定控制种群数量的措施; 预测预报种群数量变动,为保护和生产服务。 第二节 管理措施的制订及实施 一、动物的管理措施 二、植物的管理措施 一、动物的管理措施 (一)动物运动管理 (二)动物行为管理 (三)动物死亡管理 (四)动物疾病管理 (五)动物危害管理 (一)动物运动管理 1、局部运动 2、大范围运动 3、运动管理的措施 1、局部运动 (1)巢区 (2)领域 (1)巢区 巢区(Home rage)概念 性质: 1固定性 2季节性 3相对稳定性 4重叠性 5线性 影响巢区大小的因素 种间差别 性别与年龄 生境条件 季节 种群密度 (2)领域 概念:野生动物占据并加以保卫的区域。 案例 喜鹊、狗、狐狸、非洲大猩猩 领域的特点: ①弹性地盘 ②无敌中心 ③多角边界 ④游移填补 (3)巢区和领域的作用 作用: 减少种内竞争 防止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 调节种群的密度 2、大范围运动 (1)类型 扩散(Dispersal) 归巢(Homing) 迁出与迁入 (Emigration and immigration) 迁徙(Migration) (2) 作用 调节种群密度和结构 减少种内对资源的竞争和浪费 促进基因的交流 3、运动管理的措施 (1)合理规划野生动物用地 (2)野生动物数量控制 (3)保护迁移过程中的动物 (二)动物行为管理 1、自理行为 2、印记行为和本能行为 3、社群行为 4、捕食行为 5、行为管理的措施 1、自理行为 (1)身体的护理 晒太阳(日光浴) 沙浴 理羽(毛) 搔痒 (2)采食 2、印记行为和本能行为 案例: 沙蜂 大马哈鱼 鸟类的孵卵 、迁徙 3、社群行为 等级制度(Hierarchism) (1)A→B→C→D式 (2) 式 3、社群行为 4、捕食行为 (1)捕食者与被食者的关系 (2)捕食的作用 (3)捕食与天敌数量控制 (1)捕食者与被食者的关系 ①理论模型 ②捕食者的功能反应 ③捕食者的数值反应 ④被食者的脆弱性 (2)捕食的作用 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3)捕食与天敌数量控制 4、捕食行为 案例 鲨鱼与盲鳗 5、行为管理的措施 提供场地 改良生境 控制天敌 (三)动物死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