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本人专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Q正传(本人专用)

10 阿Q正传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1.《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晨报副刊》上连载,署名为巴人。后收入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 《阿Q正传》简介 2. 在《呐喊》这部小说集里还塑造了哪些形象? 明确:《呐喊》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农村和小城镇中的人物形象。如: 取名《呐喊》是要以呐喊声“ 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破毁“ 铁屋子 ”并“ 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 城镇贫民(《药》) 人力车夫(《一件小事》) 饱受凌辱的农民(《故乡》)等 时代背景 《阿Q正传》写于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后不久。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辛亥革命,已经过去整整10年,在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中,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也在深入开展。“文学研究会”应运而生,挑起了“为人生的艺术”的大旗,这时的鲁迅,经过上下求索,已经摆脱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给自己带来的苦闷和彷徨,决心甘听将令,为革命呐喊助威了 《阿Q正传》就是在这种政治氛围中产生的。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曾说:我“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未能忘怀于当日寂寞的悲哀,这恐怕是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直接原因。 辛亥革命后,鲁迅亲眼看到,虽然革命党推翻了清朝政府,但并没摧垮反动封建势力,革命者流了血,却将袁世凯扶上了总统宝座,对敌人宽容姑息,毫不警惕,固而使一些狡诈善变的投机分子钻入革命阵营,成为新贵,残酷屠杀革命者。这些沉痛事实,使得鲁迅对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大失所望,他痛感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使中国社会依然黑暗混乱,广大人民尤其农民,仍然痛苦不堪。中国的出路何在?鲁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冷静观察社会,从历史中寻求借鉴,探索中国的出路。直到1917年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鲁迅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所以当他为新时代呐喊时,自然会以辛亥革命为背景,以当时的事情为题材进行创作,借以总结失败的历史教训,“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见《呐喊·自序》)这大概就是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真实目的了。《阿Q正传》出版后,深受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现已被译成几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阿Q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无姓 无名 无籍贯 无行状 无家 无固定职业的奴隶 --地位卑微的被践踏者 阿Q是用了什么样的方式保持了内心的平衡? 骂 ――口讷者 打 ――气力小者 吃亏的时候多――怒目而视。 没有办法 ――说“你还不配”。 被人揪打 ――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说“我是虫豸” 想“状元不也是第一个吗?” “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钱被抢 --打自己,如同打了别人。 心满意足的得胜走了,睡着了。 文中写阿Q动手打人或被人打共有几次,请把这几次找出来。 共五次,分别在第12、17、26、45、52段 这几次被打大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除第三次外,大致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言语进攻他人或言语反击他人——饱受皮肉之苦——”胜利者”走后,他独自用“精神胜利法”疗治创伤,很快从不平衡达到了新的平衡。 我们可以从这些“战斗”中读出阿Q的哪些特点? 阿Q受着深重的压迫,却没有觉悟。他不能正视自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每当他受欺凌的时候,不是正视现实,而是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从而实现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陶醉。他是一个忘性很重的人,对所受的痛苦易于忘却。 同时,他也看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当受到地主豪绅们欺侮,往往到阶级兄弟身上去出气。 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他“精神胜利法”的细节: 1. 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2. 你还不配 3.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世界真不像样 4.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5. 赌博赢钱被抢,就自打嘴巴假想打的是另一个而转败为胜 6. 反而觉得轻松些……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受屈辱而愤愤不平,想反抗而缺乏正确认识,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 内心无奈。社会地位和武力不及别人,但在心理和语言上不能吃亏。 自我安慰,自我麻醉。 自轻自贱,却心满意足于“第一个” 自我欺骗,得到安慰。 实在无法摆脱痛苦,就用“忘却”来解决苦难。 这种精神胜利法的形成发展的历程: 其实质就是屈服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