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疗药物外渗及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 1.药物因素: 药物的PH值、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2.血管因素 : 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 3.操作因素: 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 4.其它因素: 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病人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1.在输液过程中常表现为沿血管走向烧灼样疼痛或局部肿胀。 2.外渗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炎性反应。严重出现大水泡及簇泡疹,随后出现局部紫斑溃疡、坏死。 3.溃疡形成,由中心向外逐渐蔓延皮下组织坏死,边缘明显有表皮增生,并且不整齐。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及护理(一) 化疗药物一旦外渗或发现星点迹象,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抽出渗出液。再及时给予局部皮肤常规消毒2~3遍,根据外渗部位大小,应用解抗药物局部多点封闭,如无相应解毒剂,可选择地塞米松5 mg+利多卡因100 mg局部封闭,以减轻局部疼痛和炎症反应,并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做好渗漏情况记录,每天由责任护士观察局部反应情况。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及护理(二) 根据具体药物选用合适的拮抗药,常用抗肿瘤药物解毒剂为: 1、阿霉素(1)50-200m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局部注射,1%氢化可的松霜外敷;(2)8.4%碳酸氢钠5ml+地米4mg在外渗部位多处皮下注射。解毒机制:减少炎症。2、长春新碱、长春花碱、足叶乙甙 8.4%碳酸氢钠5ml或透明质酸酶1-6ml,每隔数小时在外渗部位皮下多处注射,并采用热敷。而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局部冷敷会加重毒性。解毒机制:化学沉淀;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消散。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及护理(三) 局部外敷: 1.冷敷:对于大部分药物,外渗24小时内,宜采用局部冰块冷敷6~12h,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同时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症可酌情给予冷湿敷,24小时后局部热敷,促进吸收。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及护理(三) 2、热敷:奥沙利铂及足叶乙甙、长春碱类药不宜冷敷,以免加重末梢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可用33%硫酸镁湿热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法:温度40 ℃~50 ℃,24h持续使用。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及护理(三) 3.也可涂消炎止痛膏、湿润烧伤膏,每日一次,均可起消肿减痛的作用。 4.新鲜马铃薯洗净切片约0.3cm厚的片状并敷于患肢静脉炎处,马铃薯系类食物,含有大量淀粉、各种盐类及龙葵素,龙葵素有缓解痉挛,减少渗出的作用,局部外敷可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及护理(四) 1.如果经保守治疗后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可以考虑外科治疗,早期手术切除可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痛。 2.恢复期时鼓励病人多做肢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肢体功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