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的管理和保藏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纯菌的分离 微生物的表型 表型微生物鉴定 通过长时间培养对微生物细胞的恢复、增殖是有限的,如有些环境中的微生 物在普通微生物增殖培养基不能恢复。此外,分离出的受损的培养物可能不 能完整表达其表型属性。 基因型微生物鉴定 菌种的鉴定 微生物分类中使用的表型特征 分类 特征 培养物 菌落形态学、 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和产色素 形态学 细胞形态学、细胞大小、细胞形状、鞭毛类型、内容 物、革兰氏染色、芽孢和抗酸染色、孢子形成模式 生理学 氧气耐受性、pH范围、最适温度和范围、耐盐性 生化反应 碳源的利用、碳水化合物的氧化或发酵、酶的模式 抑制性 胆盐耐受性、抗生素敏感性、染料耐受性 血清学 凝集反应、荧光抗体 化学分类 脂肪酸构成、微生物毒素、全细胞组分 生态学微 生物来源 菌种的鉴定 保藏环境 冷藏或冷冻保存。专用的冰箱,上锁。 专人保管 按操作规程和有关要求进行保管鉴定,或定期更换冻 干菌种。 发现污染和变异现象,立即报告、处理。 菌种的管理 菌种的管理 使用菌种的单位,应具备从事微生物工作的条件和设备。 菌种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管理人员应具有微生物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并应具有较 强的责任心。 菌种的管理 实验室必须建立菌种保存和使用文件化的程序管理制度; 朔源性 贮藏 标准菌株→工作菌株→转种→ 传代→定期鉴定(纯度、特性)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保存位置和条件等。 其它 使用及销毁的记录等。 详细记录 菌种的管理 - 菌种不得随意带出实验室,外单位索取、购买应有证明和登记,并包装严密。 - 菌种处理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灭菌处理应有详细记录。 菌种的保藏和管理 杜平华 菌种保藏的重要性 菌种保藏是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技术 科学保藏和管理关系到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菌种的—2015版指导原则 原则: 应来自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的标准菌株,或使用与标准菌株所有相关特性等效的商业派生菌株。 使用菌种来源 菌种编号 2015版 CMCC —— 中国医学菌种保藏中心 CMCC(F)真菌 CMCC(B)细菌 协调案 ATCC 美国标准菌种收藏中心 NCIMB 英国食品工业与海洋菌种保藏中心 NBRC 日本技术评价研究所生物资源中心 CIP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 菌种保藏的中心任务 - 广泛收集。 - 选择最适宜的保藏方法,保持菌种的生物学特性。 常用菌种的保藏 菌种保藏的原则 根据微生物菌种的生理、生化特性,尽量降低微生物细胞的代谢强度,处于休眠状态,以减低菌种的变异率。 常用菌种的保藏—2015指导原则 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 种为第0代)。 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冷冻保藏:在低温下保藏,一般在低于-30℃或-70℃,是有效的长期储藏方法。 冻干法保藏:是一种长期保藏菌种的方法法。 冷藏:在2~8℃保藏,是短期储藏方法。 菌种的保藏 低温、干燥、缺氧、缺乏营养等环境条件都可以抑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繁殖,因此低温、干燥和真空是菌种保藏的重要手段。 菌种的保藏 工作菌株不可代替标准菌株,标准菌株的商业衍生物仅可用作 工作菌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