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试试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偏爱、偏私) 试试看: 1、除南清河太守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斯言虽小,可以喻大 4、(07年福建)今姑贷汝 联系李密《陈情表》“除臣冼马”,意思是:授予官职 “疾风劲草、欲盖弥彰”:疾,大;彰,明显、显著 联系: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明白,通晓 联系:成语“严惩不贷”——宽恕、饶恕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2005年湖北高考卷)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试试看:   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把……当作边境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2006年高考湖北卷)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试试看: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06年湖南卷)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试试看: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 试试看:   屡试不爽:差错。屡次试验都不错。   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遂饿死于首阳山。(2006年福建省)   C.我安适归矣  适:往,到 试试看: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逍遥游》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3年11题)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试试看: 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哂:《子路侍坐》“夫子何哂由也?”:笑;微笑 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 务:《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从事,致力于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六、借助语境法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 试试看: 弄璋: 弄瓦: 生男(好的玉石) 生女(纺车上的零件) “果双生一男一女”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试试看: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 一、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 二、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 三、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 五、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 六、借助语境法(上下文) 四、成分分析法(语法、词性) 补充 1、邻字帮助法 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昼夜勤作息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2、引申推断 古汉语经历了一个由单音节词转变为多音节词,由一词一义演变为一词多义的过程,因而一个词的原始含义与其不断扩展、丰富后的引申义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义项,便可以据此推想到其他相关义项。  2006年重庆高考试题 “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访----古人表示敬意的礼节-----行礼”、“拜谢”、“拜见”-----、“授予官职、任命”    3、也可由选段的选择题选项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① 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考试大纲》要求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   二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