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定要知道的網路法律.doc
台中縣立后綜高級中學
高中部藝能領域專業教師發展專業研習
研習主題: 網路法律……一定要知道的網路法律……尊重他人愛護自己
出席人員: 林啟仲 彭賢順 戴金鼎 黃千玲 唐慧玲
研習目的: 透過文章的閱讀及目前的社會事件,討論學生在網路空間常見觸法提醒。一、網路言論:青少年最常涉及「公然侮辱」與「誹謗」。二、智慧財產篇:從網路下載未經授權的音樂、攝影作品或著作
三、盜取線上遊戲的天幣或寶物
四、侵害他人隱私
五、散播色情圖片或援交訊息、、一定要知道的網路法律
作者:汪文豪 出處:天下雜誌
網路世界和真實社會一樣有禮儀和規範;網路生活和真實人生一樣,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一言一行,無所遁逃。孩子天天上網流連徘徊,如何才能降低子女誤觸法網的風險?
看似自由、無邊際的網路空間,處處充滿法律風險。缺乏法律素養的兒童青少年,在網路上謾罵、非法下載、上傳偷拍的照片……,很可能觸法而涉及刑責。專家綜整出網路言論、智財權、線上遊戲、侵犯隱私等常見觸法領域,提醒家長和教師特別注意。
一、網路言論:青少年最常涉及「公然侮辱」與「誹謗」。
青少年在網路上涉及公然侮辱的原因形形色色,有的是不滿師長管教,有的出於感情因素,在網路或部落格上留言進行人身攻擊。甚至還發生有學生在網路上杜撰 「XX老師與學生傳不倫之戀」的內容,引發媒體蜂擁而至到學校進行採訪,弄得受害老師身心俱疲。經過偵查,才發現原來是孩子不滿老師要他們罰站,上網編故 事報復。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余啟民指出,時下青少年流行在部落格、聊天室或BBS(電子佈告欄)發表言論宣洩情緒,有時甚至與其他網友 打「筆仗」。要是言論激烈涉及人身攻擊、辱罵,或是加油添醋傳播子虛烏有的事情,造成他人名譽受損,都可能涉及觸犯刑法第三○九條的「公然侮辱罪」,或是 第三一○條的「誹謗罪」。刑法條文中,「公然」是指使不特定的人或多數人得以共見共聞的情況;「侮辱」則是指使人難堪為目的,以言語、文字、圖畫或動作, 表示不屑輕蔑或攻擊的意思,貶損當事人在社會上所保持的人格與地位。余啟民表示,網站內容屬於不特定或多數人可以共見共聞,符合「公然」 的要件。許多青少年以為部落格或BBS屬於私密空間,指名道姓的對老師用三字經或「老巫婆」等難聽字眼來發洩情緒,應該沒有人知道。事實上網站屬於共見共 聞的環境,被指摘的一方若提出告訴,仍可構成公然侮辱罪。警政署資訊室主任李相臣提醒,許多青少年以為在網路用「匿名」身分發言,就不會被追查到。事實上,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追查IP位址仍可查出發言者的身分。也有孩子以為部落格有設帳號、密碼限制內容公開,就不會構成公然侮辱罪,但李相臣表示,將私密帳號與密碼與三人以上分享,或將帶有侮辱內容的電子郵件發送多人,仍然構成「公然」的要件。至於什麼樣的情況會構成「誹謗」?余啟民解釋,行為人必須將一件具體的事實傳布開來,而所傳播的事實,足以毀壞他人的名譽,並且有意讓不特定人或多數人知曉。除非行為人能證明所散播的言論是真實的,才能免責。舉例來說,現在消費者意識高漲,許多人喜歡把對餐廳飲食或產品使用的批評放上網路。曾有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商店買麵包,食用後發現有蟑螂,回頭找老闆理論,結果老闆不承認,還把學生趕出去。這名學生不滿老闆的處理態度,上網將整起事件貼文在BBS上,除了描述麵包裡有蟑螂,老闆態度不佳,還加油添醋說這家商店到處可見老鼠亂竄,蒼蠅飛舞,要大家不要去消費。隔幾天商店老闆知道後,向警方報案,控告貼文的學生誹謗。法界人士指出,如果學生在網路上只是單純描述麵包有蟑螂以及店家相應不理的態度,因為所闡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並不會涉及誹謗。但後來又加油添醋,要大家不要消費。由於加油添醋的內容不是事實又損害該店的名譽,就構成誹謗。
二、智慧財產篇:從網路下載未經授權的音樂、攝影作品或著作
余啟民指出,時下青少年很喜歡用P2P軟體(例如Kuro、BT、Foxy)對傳未經授權的音樂、影片或盜版軟體,這種舉動違反著作權法第九十一條「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構成刑責。根據台灣商業軟體聯盟的調查,有八成以上的青少年會在網路上下載資料,其中近四成的青少年不知道所下載的資料是否合法。財團法人著作權保護基金會分析青少年侵害著作權的案件中,最常見的是在網路上分享或傳播音樂或影片,由於青少年未滿十八歲,被警方抓到後都會移送少年法庭,其中最小個案是十一歲的國小學生。李相臣回憶在刑事警察局偵辦網路犯罪時,曾有青少年短時間內下載了四千多首歌,並燒成光碟送給同學。雖然這名青少年辯稱是寄給在國外遊學的同學,但偵辦員警 懷疑是非法下載音樂壓製成光碟販賣牟利。李相臣提醒,如果販賣未經授權的音樂、影片或盜版軟體牟利,被課予的刑責更重。雖然違反著作權法受到的刑責非常嚴厲,但是在「合理使用」或僅供「個人參考」的情況下使用他人著作,並不構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