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陈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 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辛词内容广泛,意境深远, 用典颇多,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 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词集 《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南宋时,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 后来,宰相韩侂胄(tuō zhòu)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侂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 辛弃疾在京口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多岁,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英雄无觅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寻找 英雄的流风余韵 兵强马壮 草率、仓促行事 落得 不堪 哪堪 普通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扬州路”是什么意思? “路”—宋时行政区域名称。 作者用了一个望字,起到了什么效果? 用典赏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21岁 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峣、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释下列词语 (三)、找典故。 1、词中用了几个典故?分别与谁有关? 2、请分别用一句简炼而完整的话来概 括这些典故! 结论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 2、寄奴曾住(刘裕)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 词中用典 孙权 廉颇 拓跋焘 刘义隆 刘裕 (四)、分析典故。 典故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2、 “舞榭歌台”指什么? 3、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如何理解? 4、这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典故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刘裕有何表现?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 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四)、分析典故。 典故三: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 2、他北伐的结果如何? 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四)、分析典故。 典故四:佛狸祠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 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2、“烽火扬州路”指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四)、分析典故。 典故五:廉颇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廉颇的处境如何? 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 3、 “凭谁问,---?”的“凭” 如何理解? 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四)、分析典故。 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上片小结: 上片借孙权和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