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数量表示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 一,基数表示法 基数是表示事物多少的最基本数目的数.古代汉语的基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相比较,主要有三点不同: 1,整数和零数之间加有字.有是又的假借,读作yòu. 2,缺位处一般不用零补位. 3,百,千,万前面的一通常不用.例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至于孝平,郡国百三. 《后汉书·郡国志序》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战国策·齐策一》 二,序数表示法 序数是表示事物次序的数.现代汉语中的序数表示法是在基数之前加第,初等,古代汉语中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表示方法. 1,基数前加第字.这种序数表示法古今一致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史记·萧相国世家》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 2,用太上,首,冠等字表示第一,用次,其次,次之,次者等表示第二以下序数.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司马迁《报任安书》 管子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霸首. 《战国策·齐策一》 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李陵《与苏武书》 3,记年月不加第字,这与现代汉语一致.例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太元八年,秋七月.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 4,省略第字,只用一,二,三…等表示,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庄公十年》 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晁错《论贵粟疏》 5,用伯 孟 ,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单用时,意思是最小的,不一定排行第四.如: 天帝之季女. 《水经注·江水》 三,分数表示法  分数是表示事物是某个单位的几分之几的数.1,分母与分子之间有分字和之字,形成分母+分+名词+之+分子的格式.这是文言文中分数表达最完备的格式.例如: 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汉书·律历志》 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 同上 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即八十一分之四十三日,四分度之一即四分之一度. 2,有时,分母与分子之间的名词也可以省略,形成分母+分+之+分子的格式.这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例如: 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 《史记·货殖列传》 若复数年,则损失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后出师表》 3,分母与分子之间只有分字而无之字,形成分母+分+分子的格式.  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 《史记·天官书》 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大吕长七寸五分二,太簇长七寸十分二. 《史记·律书》 4,分母,分子之间只有之字,而无分字,形成分母+之+分子的格式.例如: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左传·隐公元年》 今行父虽未获一吉人,去一凶矣,于舜之功二十之一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 5,分母是整十,百,千,万时,分母分子连写,形成分母+分子的格式.如: 其实皆什一也. 《孟子·滕文公上》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史记·陈涉世家》 四,倍数表示法 倍数是指一个数的若干倍的数.古汉语的倍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用专字表示固定的倍数.两倍用倍,五倍用蓰.例如: 种豆三亩,粟倍之. 宋濂《王冕传》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孟子·滕文公上》 2,只用数词直接表示倍数,而省略倍字.例如: 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什,不易器. 《商君书·更法》 人之性情,未能相百,而其智有相万也. 《潜夫论·赞学》 3,表示几倍于某个数时,往往两数连写,前面的数表示倍数,后面的数表示基数,形成倍数+基数这种格式.例如: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古诗十九首》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 《山海经·海外南经》 三五即五的三倍 十五 ,四五即五的四倍 二十 ,二八即八的二倍 十六 . 五,约数表示法 约数又叫概数,是表示大概的不确切数目的数.古汉语中的约数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示方法: 1,用整数表示大约数目.例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诗经》本三百零五篇,孔子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三百,七十子都是就其整数约略而言. 2,用相连的两个数字表示约数.例如: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论语·先进》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孔雀东南飞》 五六,六七,二三都是表示大约之数. 3,在整数后加余,所,许,有余等词表示约数.例如: 邹忌修八尺有余. 《战国策·

文档评论(0)

ma337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