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阳四中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明专题检测题题库.doc

山东宁阳四中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明专题检测题题库.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宁阳四中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明专题检测题 第Ⅰ卷 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B.宗法分封逐渐瓦解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 2.唐代张九龄担任宰相时有条用人原则“不历州县不拟(拟定为)台省(中央部门官员)”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这一原则 A.杜绝了以门第选官的现象 B.符合唐朝中央制定政策的流程 C.体现了科举制选官的特性 D.有利于提高唐朝官员的素质 3.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该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 4.“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一曰( )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括号中应为 A.“封建亲戚” B.“世卿世禄” C.“立子立嫡” D.“敬天法祖” 5.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6.7.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9.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10.明清时期,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出资购买尤墩布分给当地的居民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暑袜店主具有早期资本家的性质 ②他的资本由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 ③暑袜店就是集中的手工工场④暑袜店主进入了商品的生产领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朝贡制度 B、官营专卖 C、重农抑商  D市坊制度12.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3.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儒贾相通的社会趋势的出现说明 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 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流动 C.商人成为儒学主要传播者 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弃儒从商 14.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面有两种说法。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证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的说明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完全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根本没有出现过“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不同,这说明唐朝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15.某学者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