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的 V-G标准 1、基底层细胞核 2、基底层细胞 3、基底细胞胞质 三、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四、牙源性腺样瘤 【临床表现】 年龄 部位:上颌多于下颌,尖牙区多见 生长情况: 分型: x线表现 五、成釉细胞纤维瘤 Ameloblastic fibroma 成釉细胞纤维瘤 是一种真性牙源性混合性肿瘤,占牙源性肿瘤的2.57%。 由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成分组成。没有成牙本质细胞、牙本质和釉质形成。肿瘤较少见。 临床特点: 常发生于下颌磨牙区,发病年龄较轻,平均12岁左右,超过21岁者较少见。男性稍多于女性。 肿瘤生长缓慢,比成釉细胞瘤还要慢。肿瘤不沿骨小梁浸润,仅为膨胀性生长,所以肿瘤边缘较光滑,小时无症状,常在X线拍片时偶然发现。肿瘤大时可引起颌骨膨胀。 X线特点: 常为单房性边界清楚透光区,偶尔为多房性透光区。 病理变化: 肉眼:肿瘤位于颌骨内膨胀性生长,有包膜。切面灰白色。 镜下:由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组成。 病理变化: 间叶纤维组织成分较幼稚,细胞丰富,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多角性,胶原纤维较少,似牙胚的牙乳头结构。另外在上皮条索或团块与结缔组织之间有时为一狭窄、染色淡的均质无细胞带。有时出现玻璃样变的透明带。 生物学特点:良性肿瘤,无骨小梁间浸润,复发少见。 ? 组织来源:上皮成分来源于成釉器或上皮剩余,纤维结缔组织来源于牙乳头或牙囊。 六、牙瘤 九、牙源性黏液瘤/黏液纤维瘤 Odontogenic myxoma 是颌骨内的少见肿瘤,占牙源性肿瘤的4.31%。主要发生于青壮年,20—30岁多见,很少发生于10岁以前和50岁以后。无明显性别差异。 肿瘤多见于下颌磨牙区和前磨牙区,常伴有缺牙和埋伏牙。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局部颌骨有膨胀。 病理变化: 肉眼:肿物边界不清,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质脆,富有黏液,无被膜。 镜下:瘤细胞排列疏松,呈梭形或星形,细胞有较长的突起交织呈网状,胞浆嗜碱性,核卵圆形,染色深。瘤细胞间有大量蓝色黏液。 有时肿瘤生长较快,可能是黏液基质堆积的结果。在肿瘤内,黏液细胞之间有少量散在的牙源性上皮条索或上皮岛。 生物学特点: 肿瘤生长缓慢,浸润骨组织。有时穿透骨皮质到达邻近的软组织内。不发生转移。 由于肿瘤浸润性生长,再加之肿瘤呈胶冻状,较脆,手术后很容易复发。有人统计,保守的外科治疗,复发率为25%。 组织发生: 肿瘤可能来自牙胚的牙乳头、牙囊或牙周膜。 十、成牙骨质细胞瘤 Cementoblastoma 成牙骨质细胞瘤 成牙骨质细胞瘤又称真性牙骨质瘤 (true cementoma) 。它是成牙骨质细胞源性良性肿瘤。 肿瘤常发生在前磨牙或磨牙区,下颌较上颌多见。男性较常见。大多数发病年龄在10--29岁之间。 成牙骨质细胞瘤 X线特征: 肿瘤为界限清楚的致密钙化团块,在钙化团块的周围有一带状放射透光区环绕,提示为未矿化组织和细胞形成层。通常相关牙的牙根吸收而变短,并与肿瘤性硬组织相融合。 成牙骨质细胞瘤 成牙骨质细胞瘤 成牙骨质细胞瘤 组织学: ①肿瘤较成熟部分的硬组织内含有少量埋入细胞及许多强嗜碱性反折线(reversal line)。 ②软组织成份为血管性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内含有较大深染的单核或多核细胞。 ③牙骨质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矿化团块,其周边区为嗜酸性的牙骨质样组织(cementoid)和成牙骨质细胞。 ④新形成的未矿化组织在钙化团块的周边部常呈放射状骨小梁样排列,没有改建。 成牙骨质细胞瘤 成牙骨质细胞瘤 成牙骨质细胞瘤 生物学特征: 良性肿瘤,容易摘除,不易复发。 第二节 恶性牙源性肿瘤 概述: 大部分颌骨内的癌由口腔黏膜癌或上颌窦癌侵犯而来; 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 原发于颌骨内的癌—牙源性癌 牙源性癌 (一)转移性(恶性)成釉细胞瘤 具有良性组织学表现,但发生了转移的成釉细胞瘤。 “恶性”主要表现在生物学行为,而不在组织学特点 牙源性癌 (二)成釉细胞癌-原发型 一种少见的原发性牙源性恶性肿瘤,肿瘤具有成釉细胞瘤的某些组织学特征,但表现明显分化不良、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像增加。 肿瘤整体上表现成釉细胞瘤特点,细胞具有恶性特点: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局部坏死、神经周浸润及核深染。 牙源性癌 (三)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 原发于颌骨内的一种鳞状细胞癌,与口腔黏膜没有原始联系,可由牙源性上皮剩余发展而来 2005年WHO对新分类作进一步规定: ①侵犯骨髓腔并导致骨吸收的实性肿瘤(实性型) ②发生于牙源性囊肿的鳞状细胞癌 ③与其他良性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相关的鳞状细胞癌。 牙源性癌 (四)牙源性透明细胞癌 注意:与口腔颌面部可能出现的透明细胞性肿瘤鉴别。 涎腺肿瘤 牙源性肿瘤 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 牙源性癌 (五)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