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性胃石症的中医证治概况.doc
植物性胃石症的中医证治概况
摘要:胃石症中,植物性胃石症在临床上最为多见,随着对植物性胃石症的深入研究,对于形成时间较短、体积较小、质地较软的植物性胃石,中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植物性胃石症;中医;证治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89-03胃石是指进食某种食物、药物或异物后,形成的既不能被消化,也不能通过幽门排出的滞留物与胃液聚结而成的团块[1~2]。胃石症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隐痛不适,饱胀、重坠感,可伴有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并发胃黏膜糜烂、溃疡时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偶有穿孔。较大胃石进入肠道可继发机械性肠梗阻[3]。查体时上腹部可有压痛或不适感,有时可以触及包块。上消化道钡餐、超声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石症的主要手段。笔者就近年中医药治疗植物性胃石症的临床报道总结归纳如下。
1病因病机
根据胃石的组成成分,通常分为植物性胃石、动物性胃石、药物性胃石及混合性胃石。临床上以植物性胃石最为多见[4]。植物性胃石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以空腹进食过量成石食品(如柿子、山楂、黑枣等)为基础,高酸状态是胃石形成的主要条件,残胃及胃排空功能减退亦常参与发病[5~6]。另外,若进食上述食物后有鱼、虾、螃蟹等高蛋白食物摄入史[7],或饮酒、饮茶史[8~9],则更易形成胃石。
从中医学上分析,胃石症可归属于“胃脘痛”、“呕吐”、“积聚”等范畴。《景岳全书?积聚》曰:“积聚之病,凡饮食、血气、风寒之属皆能致之。”郭子光[10]分析胃石症病机为脾胃虚弱,又过食生冷寒涩之物,损伤脾胃,以致食积不化,聚而成块。唐博祥等[11]也认为植物性胃石症的发病机理主要在于素体脾虚胃弱,脾虚则运化无权,胃弱则化物不行、气滞痰阻。当中焦失健,又饮食入于胃中,则饮食物不能正常消化,使得气机不畅,食积胃脘,发为积聚。路广晁等[12]把发病关键责之于胃气郁滞,失于通降。因素体亏虚,脾胃运化乏力,或因痰浊、湿热、血瘀及肝气等邪气侵扰,引起胃腑郁滞,失其通降之性,易致食停胃脘,酿生痰浊,痰食与气血相搏结而成石。朱东等[13]认为进食柿子、山楂、黑枣等难以消化的食物,使脾胃受损,气机阻滞,纳运失常,气血运行不畅,瘀食凝结成块。综合各医家对胃石症的研究,其病因病机可从两大方面论述。一方面,因邪致石。嗜食柿子、山楂、黑枣等过量,脾胃升降失司,食滞内停,从而形成有形积块。正如《景岳全书?痢疾论》所说:“饮食之滞,留蓄于中,或结聚成块,或胀满疼痛,不化不行。”另一方面,因虚致石。年老体弱、年幼正气未充或久病虚损者,本中气不足,脾胃虚弱,运化乏力,加之空腹进食柿子、山楂、黑枣等致使脾胃受损加重,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饮食内停,积而成石。如《医宗必读?积聚》所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之踞之。”《诸病源候论?徵瘕候》所说:“暴徵者,由脏腑虚弱,食生冷之物,脏即虚弱,不能消之,结聚成块。”
2辨证论治
唐博祥等[11]认为植物性胃石症证属脾虚食滞,临床多表现为积、痰、郁、虚,治疗当消积除痞、行气导滞、健脾疏肝。方用自拟化石汤,方药组成:醋柴胡10 g,海藻10 g,昆布10 g,鸦胆子1.5 g,莪术10 g,三棱10 g,鸡内金30 g,酒大黄10 g,炒白术20 g,枳实15 g,芒硝10 g,砂仁10 g,浙贝母10 g,焦三仙30 g,王不留行6 g,藤梨根10 g,法半夏10 g,八月扎10 g,九香虫5 g。诸药相合,共奏消积和胃、软坚散结、化痰除痞、健脾疏肝之效。用该方治疗胃石症10余例,皆获良效。李忱等[14]分析植物性胃石症宜治以消石导滞,软坚散结,活血止痛,佐以收敛止血。自拟消石散,方药组成:鸡内金、沉香、酒大黄、白及按 3:2:2:1 的比例共为细末,过 90 目筛制成散剂。每次口服 10~15 g,每日 2~3次,5 天为1个疗程,以6个疗程为限,安胃片善后。6个疗程后,所治疗36例胃石症患者中34 例胃石全部消失,余 2 例胃石明显缩小,治疗时间最短5 d。杜秋梅[15]自拟化石安胃汤消积导滞,软坚散结,化石安胃。基本方药组成:鸡内金粉30 g(冲服),金钱草30 g,芒硝10~20 g(冲服),煅瓦楞、茯苓、炒白术各20 g,三棱、莪术、姜半夏各15 g,大黄10 g(后下),木香10 g,甘草5 g并辨证加减。治疗植物性胃石症45例,与用吗丁啉、碳酸氢钠和保和丸治疗的23例进行对比观察。服药一周后,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治愈44例,胃石所致症状、体征消失,胃石消失;好转1例,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石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9例,无效10例,症状、体征无缓解,胃石无变化。总有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