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父爱“新风标”,在世界上寻找另一个自己.doc
父爱“新风标”,在世界上寻找另一个自己
2015年7月,大型纪录片《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在各大门户网站热播,杨帆这个90后男孩用不一样的方式,诠释着独特的青春与梦想:他驾驶着一辆挎斗摩托车,用前后两年半的时间穿越8个国家,历程13000公里寻找,最终找到23个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杨帆还用肩上的摄像机,忠实记录下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另一个我”。只有25岁的杨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路的风尘中,青涩的他如何坚持下来的?
天性不羁
缘于父亲放养式教育
2005年7月的一天,下班回家的杨波看见初二的儿子正在书房里读书,忍不住对他说:“单位有一位姓詹的叔叔,准备利用这个假期从川藏线一路骑行到拉萨,你有没有兴趣一起去?”小杨帆一听,高兴得把手里的书“啪”一声撂在桌上:“要去,我一定要去!”杨波见状,哈哈地笑了起来:“我就知道是这样,这才是我的儿子呀……”
1990年10月5日,杨帆出生在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波是央视5套的一名编导,母亲在一家大型企业做翻译,杨帆的爷爷奶奶都是学校教师。家境的熏陶下,杨帆从小成绩十分优异,一直担任学习委员。不过,在杨帆小小的身体里,一直奔涌着不一样的力量。因为工作关系,杨波一年大部分时间奔波于各地,只要机会合适,他总是将杨帆带在身边。杨帆只有5岁的时候,就曾与他在野外睡一顶行军帐篷,杨波还向儿子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他多与陌生人沟通,甚至让他一个人到商场购物。
由此,杨帆变得天不怕地不怕,更不知道什么叫“怯场”。在他上初一的那年夏天,区里的中学举办一次“桃李杯个人健美操”比赛。开始时,学校并没有给他报名,杨帆便去找到校长,理直气壮地要求参加比赛。校长被他的“虎劲”打动了,破例增加了一个名额。结果,杨帆真的过五关斩六将,闯进了前八名的决赛圈。
总决赛那天,参赛的同学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由老师和家长陪同参赛。可是杨帆却坚决不让父母陪同。那天放学,体育老师让他回家再拿几件衣物,没想到半路上他摔了一跤,回家后就先往腿上抹了一些紫药水,然后套个短裤返回了学校。体育老师见到他顿时大惊失色:“怎么这么不小心?另外比赛时最好穿健美长裤啊!”杨帆却说:“老师,我觉得这么打扮挺好啊!说不定会出奇制胜呢!”情急无奈之下,体育老师只好让他这样上场了。杨帆穿着花哨的短裤,两个膝盖还抹着紫药水,在音乐的伴奏下,铿锵有力地舞动起来。因为他舞姿优美,节奏感极强,一曲完毕后台下掌声雷动,他一举获得了健康操比赛的第三名!
从过去的思绪中回味过来,杨波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头说:“只要你喜欢的事情,爸爸一定无条件支持你!”2005年9月,杨帆顺利地从拉萨返回,面对黝黑的儿子,杨波的心里阵阵发颤,他深深知道:川藏公路是中国建筑史上工程最艰巨的一条公路,全长2400多公里,途中要先后翻过二郎山、雀儿山、色季拉山等14座险峻高山,而且川藏线泥石流和塌方频繁。为儿子举行庆功宴的那个晚上,杨帆端起酒杯自豪地说:“今天开始,家里又多了一位响当当的男子汉!”
疯狂辍学
自由的感觉最接近飞翔
西藏之行丰富了杨帆的阅历,也让他萌生了不一样的想法。他小大人似的向杨波提出,自己不想回学校读书了,甚至认为“行万里路”的方式更适合自己。面对玩“野”了的儿子,杨波并没有进行任何斥责。在杨波看来,“非学校教育”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种摆脱束缚的教育方式更适合儿子的天性,还会使父子关系更加亲密。不过,他俩的这种疯狂想法,遭到家庭其他成员的一致反对。面对重重的压力,杨波却有自己的看法:“家庭学校”可使孩子有更多接受专业教育的机会,他还可以根据杨帆的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他的兴趣爱好进行重点培养。而与社会“脱节”的忧虑,杨波认为可以通过定期返校、参加各种社区活动或公益活动进行弥补。由于杨波的一味坚持,他在这场“家庭论战”中最终险胜。
此后的杨帆除了在家庭成员的帮助下完成一些必修的学科,便开始追随父亲去万里大漠,去原始森林,并得以接触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全过程。2007年3月,在系统掌握了电视摄像技术的基础之上,杨帆开始小试牛刀,拍摄自己的纪录片处女作。杨帆确定的拍摄对象是海南省农村的一对父女,由于父亲从小就有一个奥运冠军的梦想,他大力培养女儿,每天凌晨两点便领着八岁的女儿起床跑马拉松。杨帆对这部纪录片倾尽了全部心血,更重要的是,这对父女另类而锋芒的做法,像极了他当时的处境。
这部视角独特、立意新颖的纪录片面世之后,立即获得无数网友的追捧,面对《在黑暗中奔跑》的诸多好评,杨帆却十分清醒,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可是,铿锵的脚步总会有停顿。2008年10月5日,杨帆决定为自己献上一份与众不同的“成人礼”――横路琼州海峡。为了鼓励儿子,杨波也和他肩并肩作战。此后的三个月,父子俩每天在不同水域进行苦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