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红菌)

正红菇的生长环境研究 钱建新,陈仁毅,张惠兰 (1.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福建安溪362416;2.安溪县林业局,福建安溪362400) 摘要:对正红菇生态环境各因子调查研究表明,具有食、药用价值的正红菇是一种主要与壳斗科林木共生的外生菌根野生真菌,其子实体产生的生态条件为:1~3cm厚枯枝落叶层,林木郁密度0.7以上,土壤富含腐殖质、疏松、通气、保水性好以及40%以上含水量,80%~100%的空气湿度,25~27°的气温;正红菇每年发生2茬,其菌丝可与直径0.05~0.8cm的活树根结成共生体,干旱、森林火灾、采伐林木严重影响正红菇出菇量。并对其共生体与形态特征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正红菇;生态;共生;菇位 正红菇(Russula Vinosa Linolbl)属担子菌纲、红菇目、红菇科、红菇属,其子实体即为菇体,是一种野生稀有珍贵食用菌,营养丰富,具有食、药用价值,其肉质肥嫩、清甜、鲜美可口。据测定,正红菇含有28种脂肪酸,其中以油酸(18:1)和亚油酸(18:2)的含量最高,含干物质15.4%,其中粗蛋白29.24%,内含缬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等氨基酸,乙醚浸出物2.74%,粗纤维7.13%,可溶性糖1.36%,磷0.505%,钙0.12%及铁等物质;此外,还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营养价值很高。据中医理论正红菇具有补血、滋阴、清凉解毒等作用,民间常以红菇加黑豆或与未产蛋雌鸡炖服治疗贫血、水肿、营养不良及产妇出血过多等症状。正红菇主要与槠、栲等壳斗科林木结合成共生关系,因此,共生林木的兴衰与正红菇的存亡息息相关。上世纪50年代初期,安溪县阔叶林覆盖密集,原有“菇场”面积4500hm2 以上,每年盛产干菇达67.5t,正红菇成为农家的家常便菜;50年代末期以后,阔叶林资源连续多次遭受严重破坏,一片片“菇场”被毁灭,如今幸存的“菇场”仅存于内安溪的几个乡镇,总面积不足400hm2,干菇年产量1.5t左右。由于供不应求,引起市场价格连年暴涨,由1989年30元/kg!猛涨到现价500元/kg。 国家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的启动,有效地保护了一些阔叶次生林,使正红菇的某些适生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好转,通过几年的保护,使野生正红菇的产量大量增加。为保护野生正红菇生态环境资源及研发正红菇的培育,几年来,笔者在出菇季节对丰田九十九弯几个主要“菇场”作了细致调查,现将调查研究情况初报如下: ? 一、调查地概况 ? 调查地位于安溪县福田乡丰田九十九弯,位于北纬25°10′42″~25°12′20″,东经117°34′39″~117°36′54,海拔高度170~950m,植被为常绿天然针阔混交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9°,1月份均温11.3°,7月份均温28.0°极端最低气温-5.8°,极端最高气温39.7°,年积温5403.3°,年日照时数1884h,年太阳能449.8kj.cm-2左右,年降水量1500~1700mm,全年无霜期295d,平均相对湿度79%~83%左右。 ? 二、正红菇形态特征 ? 正红菇为外生共生菌,在正红菇菇体大量产生的季节,在野外长出菇体的地方小心挖掘出带树根的正红菇带回实验室,可观察到菇体基部与树根共生的情形,经观测,菌丝能与直径0.05~0.8cm的树根结成共生体,形成外生菌根,菌丝整圈环绕树根表面,形成一个紧密交织的菌套,在根的皮层细胞间形成哈蒂氏网;菌根表面密生丰富的外延菌丝,菌丝扭结为白色原基,后逐渐膨大形成菇蕾,有时可见2~3个米粒大小的菇蕾群,颜色由白渐变为米黄或淡黄色;菇蕾逐渐展开形成菌盖,菌盖见光后变为红色、胭脂红、紫红色,菌盖展开后即为成熟,中央呈浅凹,菌盖直径可达6~16cm,菌肉白色;菌柄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或缩 小,长3~12cm,直径1.2~3cm,色白或部分粉红色,内部松软,白色或淡紫褐色;菌褶新鲜时纯白色或边缘淡红色,干时菌褶淡黄色或兰灰色;菌褶内的担子在640倍显微镜下可见内含4~7个担孢子;担孢子透明或略带淡黄色,近球形,直径为6~9微米,表面具有30~40个无色透明1.5微米*1.0微米大小的球状附着物。 ? 三、正红菇的生态环境 ? 1. 出菇时间和地点 经过连续4年的野外调查,出菇时间发生在每年的农历4月15月~5月15日及8月15~9月15日约2个月时间,即1年2茬,有的年份受连续干旱或雨水影响,可前后推移10左右,出菇地点相对固定,俗称“菇位”、“菇场”等。 2. 出菇地气候条件 根据实地考察并结合对当地采菇农民的调查,发现气候条件对出菇影响很大,主要影响出菇时间和产量。正红菇子实体产生前必须有一段较长日数的晴暖天气,接着是连续几天的晴雨交替,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然后菌丝扭结成子实体,子实体从米粒大小长成菇蕾并平展菌盖只需2~3d时间。温度

文档评论(0)

pep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