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中药题库.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用动物药材的鉴定 1、斑蝥 【来源】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大斑芫青)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眼斑芫青) M.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 【产地分布】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江苏、湖南等省区。 【功能主治】 破血消癓,功毒蚀疮,引赤发泡。用于癓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采收加工】 将驴皮漂泡去毛,切块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冷凝,切块,晾干,即得。 【性状鉴定】 1.本品呈方形或长方形块状。 2.表面黑褐色,平滑有光泽。 3.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 4.气微,味微甘。 【功效应用】 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烊化冲服。 新阿胶 (《中药部颁》第19册) 猪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为阿胶的代用品。呈长方形块,棕褐色,有光泽,质坚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易溶于热水。本品含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1.5O%。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三十。 本品具滋阴、补血、止血等作用。用于血虚体弱、月经不调;吐血、衄血;血小板、白血球减少。 3、乌梢蛇 【来源】 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 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 。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 【性状】圆盘状。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 枚,较小,眼后鳞2 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4、僵蚕 【来源】 本品为蚕娥科昆虫家蚕 Bombyx mori L. 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Bals.) Vuill.而致死的干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 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 4 个。气微腥。味微咸。 5、蕲蛇 【来源】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 Agkisrrodon acutus (Guenthe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性状鉴别】药材卷曲成圆盘形,头在中央稍向上,盘径17~34cm。头部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形大斑纹24个,其中“∧”形的顶端在背中线上相接(即24方胜纹),其中部分左右并不相接,而是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有黑色类圆形的斑块(俗称念珠斑)。尾部渐细,末端呈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一枚。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显露突起,两侧具有多数肋骨。气腥臭,味微咸。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治瘫痪,镇痉,攻毒。 风湿关节痛、四肢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疥瘌梅毒恶疮、破伤风等症。 6、金钱白花蛇 【来源】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 的幼蛇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 【性状鉴别】1、本品呈圆盘状,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 2、背部黯然或灰黑色,微有光泽,有48个以上宽均1~2鳞的白色环纹,黑白相间,并有1条显著突起的脊棱。 3、脊棱鳞片较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尾部鳞片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7、蛤蚧 【来源】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 【性状鉴别】头稍扁,略呈三角形,眼凹陷成窟窿,角质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大齿。背部黑色,并有灰黑色或灰绿色的斑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嵴状突起,全身密布圆形有光泽的细鳞。四足均具五趾,除第一趾外,均具爪,趾底面具吸盘。质坚韧。气腥,味咸。 【功能主治】 补肺益肾,纳气定喘, 助阳益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