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翻译对比心得
翻译对比心得
常常会想,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同样的作者,同样的故事,同样的人物,为什么会出现一百个截然不同的林黛玉。其实,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林黛玉当然只有一个,然后经过后人的品读,讨论,林黛玉的版本却越来越多,有坚强的林黛玉,矫情的林黛玉,爱耍小性子的林黛玉,有点小心机的林黛玉,等等之类,人们加之于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标签也越来越多。翻译同样也是如此。就好比同样的一篇文字,为什么翻译出来会千差万别,即使译者同属一个水平,译作也会有所不同。仔细想想,其实这跟译者有莫大的关系。文字虽然相同,作者虽然一样,但变化的是译者。译者来自于不同的背景,拥有不同的性格,推崇不同的翻译理念,遣词用句上也有自己特有的喜好,那理所当然,他们在对待同样一篇文字时,处理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自然译作也会千差万别。虽然文字静静躺在那供译者阅读研究,但是译者毕竟不能代替原作者,二者的头脑构造不同,所以译者即使透过文字也无法百分之百知晓原作者的确切意图和想要传达的思想,当然翻译出来的译作也无法真正做到原汁原味,忠实于原文。我有在想,人们常说的“信”,“忠实于原文”到底是到何种程度才能谓“信”,才是真正的“忠实于原文”。就算“形”忠实了,也无法十分保证“神”也忠实。既然译者无法代替原作者,那么译者所能做的只有尽自己所能,尽量“忠实于原文”。尽量往原作者那边靠,尝试揣摩原作者的心理,搜索原作者写作这篇文字时的时代背景,心路历程,如果能访问到原作者那就再好不过了,我有时在想译者的最高境界是不是在能熟练转换源语言和目的语的同时,能和原作者保持形神同步,“形”即文字,“神”即思想,如果做不到,能同步到七至八成也是非常可贵,成功的译者了。我又想到,其实,在当今“快餐文化”的时代,在现今电子图书风行的时代,图书翻译、印刷、出版一气呵成,高效的时代,译者大多要翻的书籍已不再是那种思想高深晦涩,一般人都无法体会其中境界的大著作,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当然并不是说现在已经没有译者在翻译此类著作,只是这类著作的译本面向的读者群会更狭窄,像霍金的著作一般人不会看,也看不懂,一般的译者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翻译能力来驾驭这类书籍。译者翻得更多的是趣味性强,寓教于乐,迎合某种阅读人群口味的书籍,如《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这类刺激,好玩的书籍。这时译者翻译书籍时,更多的是要考虑到阅读人群,文字要通俗易懂,白话就是读起来不费劲。所以,我觉得译者水平高低,译作好坏与否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有一个原则必须要遵守,那就是译作要符合目的语语言的表达习惯,要通顺易懂。我有时看到有些译本采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翻译,文字用得精妙,非常工整,恰到好处,一看可知译者语言造诣很高,文字运用能力很强,虽然令人佩服,但是我觉得这样翻译会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我自己认为不可取,译者的任务是要传达原作意思,并非炫技,展示自己文采,如果原作者是主角的话,那么译者则只是一个配角,不能喧宾夺主。以上只是我自己对翻译的一点感想。
我觉得翻译对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翻译水平存在相当差距,如学生和老师;另外一种就是翻译水平相当的译者。前者学生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学生更多的是在和老师译文的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加以改进。而后者与其说是对比,其实用“较量”二字也许会更为恰当。通过研究译者水平相当的译作,我们可以借鉴好的地方,对不好的地方有所注意,可谓是扬长避短。
首先,我想就我译的一些文字和老师的版本进行对比,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一篇是pauli翻译对比,我对比的是徐彬老师的译作,其实里面的例子上课时我演示过了,徐彬老师也点评过了,现在我想再次整理一下,谈谈我的思路和收获。
例1:Of himself as the Wunderkind wonder child , Pauli said, The wonder is gone,but the child remains.At times this child erupted in Paulis adult utterancesand actions. 徐彬老师译为:说到自己是神童(Wunderkind),泡利说:“神奇消失了,但是那个孩子留了下来。”这个“孩子”经常在成年泡利的言论和行动中爆发出来。 我译为:对于自己的神童称号(神童),泡利谈道,“神人已然逝去,但是童心却仍未泯灭。”泡利成年后其言行举止时而体现着这份“童心”。看这两个译本,刚开始我看的时候我觉得我译得更好,认为徐彬老师直译太过,太过于死板,尤其是后面译为“这个“孩子”经常在成年泡利的言论和行动中爆发出来。”,我觉得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整个句子很僵硬,译成“童心”更加灵活也更便于理解。后来经过点评,才知道这个句子其实是在玩一个文字游戏,即“wunderkind”,因此翻译时也要体现这个文字游戏,因此这里把“wo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