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法制史第五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中国法制史第五讲

中国法制史第五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220-581) Keyword:以礼入律 本节重点:北朝法律的建立与“律统”的延续 魏晋,指曹氏所建之魏朝(220-265)与两晋,与魏同时尚有吴与蜀。 西晋(265-316)统一五十年,随即偏安江南,史为东晋(318-420),与北方民族王朝对峙,即汉、赵、前秦、后凉等十六国(316-439)。 东晋亡后,南朝继之为宋、齐、梁、陈(420-589)。北朝为鲜卑所统一,史称北魏(439-534),之后分裂为东魏(534-550)西魏(534-557)、北齐(550-557)北周(557-581)。 一、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概况 (一)魏《新律》与三国立法 魏创建者曹操“少机警”,素揽“申商之法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嫌汉律太重,故令依律论者听得科半,使从半减也。”又定“定甲子科,犯釱左右趾者易以木械,是时乏铁,故易以木焉”。当时曹操因欲降服天下,故意减少汉之科罚。 魏明帝曹叡下诏改定刑制,命司空陈群等删约旧科,傍采汉律,定为魏法,制《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合百八十余篇。 《新律》内容已经亡佚,目前仅存序言。从序文中可知 在汉律基础上新增篇目,减少科条: 由于东汉科令过多,实施无常,使人无所遵循。 新律于正律九篇为增,于旁章科令为省矣。 2.改九章之“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 “旧律因秦《法经》,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罪条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故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 3.十八篇之篇目为刑名、盗、贼、捕、杂、户、劫掠、诈、毁亡、告劾、系讯、断狱、请赇、兴擅、留、惊事、偿赃、免坐。篇目名称有的沿用《法经》、《九章律》旧名,有的是经过删改新增。 4.新律的编纂,有助于自汉以来“律统”的延续,也使“法统”精神能够延续。 (二)蜀之立法 蜀(221-263)建立政权后以正统自居,诸葛亮等继承汉律,制定《蜀科》。诸葛亮少时自比管仲、乐毅,颇尚法家。 《三国志》“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吴之立法 吴(220-280)“令有司尽写科条”。 二、西晋《泰始律》和东晋南朝的立法 (一)《泰始律》的意义 西晋修订了《晋律》,武帝泰始四年颁行,史称《泰始律》。 1.泰始律的篇数篇名: 《晋书·刑法志》:“就汉九章增十一篇,仍其族类,正其体号,改旧律为《刑名》、《法例》,辨《囚律》为《告劾》、《系讯》、《断狱》,分《盗律》为《请赇》、《诈伪》、《水火》、《毁亡》,因事类为《卫宫》、《违制》,撰《周官》为《诸侯律》,合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五十七言。” 律文本身亡佚,然可知泰始律为二十篇,前七篇为汉九章律旧名,后十三篇为汉魏律中分出或新增。 2.律外之法:3.删繁为简: 律家是讲求刑名狱讼之学的法律家,他们奉命制定法律,解释法律,运用法律。他们每就前代的刑律,加以修订。 张斐所为晋律注解是我国法律解释学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全书虽已佚失,但仍可从《晋书·刑法志》张斐《注律表》中得知其中部分内容。 “夫律者,当慎其变,审其理。” “夫刑者,司理之官;理者,求情之机,情者,心神之使。” “夫刑而上者谓之道,刑而下者谓之器” “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违忠欺上谓之谩,背信藏巧谓之诈,亏礼废节谓之不敬,两讼相趣谓之斗,两和相害谓之戏,无变斩击谓之贼,不意误犯谓之过失,逆节绝理谓之不道,陵上僭贵谓之恶逆,将害未发谓之戕,唱首先言谓之造意,二人对议谓之谋,制众建计谓之率,不和谓之强,攻恶谓之略,三人谓之群,取非其物谓之盗,货财之利谓之赃:凡二十者,律义之较名也。” 在中国法制史上,张裴《律表》名气极大,是首次由法理、司法原则,而并非是注释章句来理解法律。 (三)东晋与南朝的法律修订与继承 1.律统的继承 东晋和宋沿用泰始律,梁武帝时,“删定郎王植之,集注张、杜旧律,合为一书,凡一千五百三十条(《永明律》),事未施行,其文殆灭,法度能言之。于是以为兼尚书删定郎,使损益植之旧本,以为《梁律》。”“定为二十篇:一曰刑名,二曰法例,三曰盗劫,四曰贼叛,五曰诈伪,六曰受赇,七曰告劾,八曰讨捕,九曰系讯,十曰断狱,十一曰杂,十二曰户,十三曰擅兴,十四曰毁亡,十五曰卫宫,十六曰水火,十七曰仓库,十八曰厩,十九曰关市,二十曰违制。”(《隋书·刑法志》) 陈武帝即位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