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法制史课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pptVIP

2014中国法制史课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中国法制史课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唐代婚姻家庭及继承制度 1、婚姻 婚姻的缔结:唐代结婚的法定年龄,太宗时诏令:男20,女15。玄宗开元年间,为增加人口,降低为男15,女13. 婚书:唐代婚姻缔结要有婚书,由父母尊长包办。但如卑幼因公私之务在外自娶妻,尊长为其订婚在后,则承认卑幼自定婚姻。 反映了什么? 婚书具有法律效力,户婚律:女家毁约杖60,男家毁约不可追回财礼。 六礼:婚姻必须经六道程序始告成立。 离婚的规定 离婚上有七出三不去的规定。唐代继承汉以来七出三不去的离婚原则。 但有补充:以妻无子为由将妻休弃,必须年届50以上无子。若妻有恶疾或犯有奸罪,虽符合三不去条件,仍在休弃之列。 反映了什么? 具体、操作性强。 义绝: 夫妻恩断义绝,是强制离异的法定事由。夫或妻杀伤对方亲属。发生义绝当事人不自动解除婚姻,官府强制解除并给予惩罚。 《唐律。户婚》:诸犯义绝者,离之,违者徒一年。 和离:夫妻双方协议离婚。若夫妻不相谐而和离者,不坐。允许双方自愿离婚。 对减轻妇女的痛苦有利。是法律文明进步的反映。 家庭和继承 1、家庭 家长的权力: 名例律规定:同居必有尊长。 唐律极力维护父权家长制的统治。赋予家长财产权、对子女的教诫权和主婚权。 财产权: 即支配家庭财产的权力。规定:同居家财未经家长首肯而私自动用者,处笞、杖刑。祖父母父母在不得别籍异财(分家析产),否则处徒刑3年。 教诫权: 教令、惩戒子孙之权。子孙违反教令徒2年。祖父母父母因而杀之者,只处徒刑。 主婚权: 决定子女择偶婚配权。 夫妻在家中地位: 唐律认为:夫妻之间,义同长幼。因此,在家庭地位上夫尊妻卑。夫妻相犯同罪异罚。 如:唐律规定:夫殴妻减凡人2等处罚。而妻殴夫加凡人3等量刑。 妾的地位更低。夫殴妾减凡人4等,妾殴夫加凡人4等。 在继承制度上,唐律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 如没有嫡子,只可在嫡妻年50以上不能生育的情况下,立庶子为嫡,违者徒一年。 关于收养的规定: 无子者,可收养同宗之人,收养的范围限同宗辈分相当的男子,若违法收养异姓之男,处徒刑。 在财产继承上,唐代实行诸子均分制。 如已有兄弟早死,则由其子代为继承。习惯上,未婚女子可以享有嫁资。户绝(母家无男子并无同宗继承人)的遗产,女儿可以承受,但未婚女与出嫁女承受份额不同,出嫁女只可继承遗产的三分之一。 唐代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唐代继承了隋代制度,在中央设立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法司,分别掌管审判、复核、监察等司法职责。 大理寺由秦汉时的廷尉发展而来。为唐代最高审判机关。 刑部为最高司法行政机关。掌管司法行政事务、复核、狱政管理等。 御史台:御史大夫本为秦代设置的职官,汉代后,把御史大夫的办事机构成为御史台。隋代沿用。是唐代最高监察机关。 地方上,仍是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实务。 诉讼和审判制度 唐代诉讼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唐律称为举劾。二是当事人提起,称为告诉。本人和亲属都可提起。起诉时要交诉状,叫辞牒。 为维护封建伦常关系,唐代对诉讼权的限制: 1、卑幼不得控告尊亲属,告祖父母、父母者处绞刑。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2、奴婢不可告主,但同时又规定:尊亲长、主人犯谋反不在此限。 3、被判徒刑后囚犯没有诉讼权。 4、老幼笃疾者,80以上,10岁以下告了不受理。 唐代允许两种特殊程序: 一是谋反、谋大逆、谋叛等允许密告近官司; 二是重大案情可以直接上京城向中央有关部门甚至皇帝本人告状,叫直诉。如:登闻鼓(登:立即)立即受理。 邀车驾:迎候皇帝喊冤。 匦函:往意见箱中投放。 审判制度 1、回避制度 也叫换推制度。 包括:司法官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师生关系、仇嫌。 2、证据制度 唐代法律认定的证据有:当事人口供、物证、旁证。 为取得口供,允许刑讯。但有限制性规定:刑讯不可超过3次,总数不可超过200下。杖刑以下罪不可超过所犯。对享有八议特权的、老幼笃疾、怀孕生产的妇女等不可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可不依口供而可据证据定罪。一是赃状露验,理不可疑。罪证确凿,人赃俱获。虽无口供,也可断罪;二是对不能使用刑讯,又无口供者,采取众证定罪,“三人以上明证其事,始合定罪” 3、法官责任制度 为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合理,唐代规定:司法官出入人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出罪:重罪轻判或有罪不判。入罪:轻罪重判或无罪判有罪。要区分故意和过失。故意者采取反坐原则。过失者减故意3至5等处罚。 建立同职连署制度:有关官吏共同审案判决,共同承担错判的责任,以互相监督,避免错判。 判决判决后,允许上诉, 唐代有3个审级: 县级:处理杖刑以下 州级:徒刑以上及县里送来的 大理寺:中央 对重大案件,有三司推事:大理寺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