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如何做好大众教育者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三章读后感.docVIP

新媒体如何做好大众教育者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三章读后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媒体如何做好大众教育者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三章读后感

新媒体如何做好大众教育者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三章“概念与模式”读后感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凝聚了著名的英国传播学家、《欧洲传播学杂志》三位创始人之一的丹尼斯·麦奎尔的毕生研究精华。这本书按照板块式的结构来陈述理论,把媒介研究放在大众传播理论的中心位置,是试图解释大众媒介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和规律的研究结论的集成。作者用他独到的眼光、缜密的思维以及有逻辑的叙述给我们展现了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播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也让我们更系统全面地认识大众传播的概念和模式等的理论,更引发了我们对当下现实的联想和思考。 (1)“媒介能够成为大众教化的有效力量,而且成为一般学校教育、公共图书馆与大众教育的补充与延伸。政治和社会改革者看出媒介整体的积极潜在作用,而同样地,媒介也将自己视为进步的贡献者,因为它传播信息与观念,揭露政治腐败,并为一般人提供许多无害的享乐来为进步做出贡献。” 首先无论是传统媒介的报刊、广播、电视还是作为当下新媒体的网络,都传播着大量的信息和观念,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以其迅猛的传播速度和更新频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信息依赖于各种媒介。而各种媒介大多数都有教育大众的功能,发布的信息一般都会经过层层筛选才到达受众面前。而随着网路发展脚步的日新月异,媒介的功能也迎来了一次全新的改革。作为新媒介的网络,用其独特的运作方式让政治和社会改革者看出了媒介整体的积极作用。而成为最新反腐方式之一的网络反腐在众多反腐方式中显得格外耀眼,特别是微博反腐。微博上的一段视频、几张照片、三言两语都足以引发轩然大波,有网友戏称“微博一转,关注数万;纪委一动,倒下一片。”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统计,从2008年到2012年,5年来的39个网络反腐典型案例中,2008年2例,2009年3例,2010年7例,2011年8例,2012年19例,由此可见利用网络手段反映官员腐败问题的现象逐年递增。39个案例中,除1起涉及中国红十字会 即郭美美事件 ,其他涉及1名副部级官员,12名厅局级官员,19名处级官员,13名科级及以下干部。统计显示,39个网络反腐案例中,通过微博渠道传播的就有11起,有的举报材料在其他网站就曾发过,转到微博上才引发大量关注。微博上各种“门事件”,“调情门”、“艳照门”、“情妇门”、“炫富门”、“表哥门”、“房叔门”、“不雅视频门”等层出不穷。网民通过在网上上传视频或照片,然后有其他网民转发到微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更多的网民对事件持续不断的关注和讨论,使事件不断发酵升温,大量网民在微博上的围观、转发和评论无不给相关的执法部门施加尽快处理事件、给民众一个交代的压力。至今让人印象深刻的是3天,63小时就迅速倒下的“雷冠希”,速度之快,让围观者振奋。 为何微博反腐会有如此大的威力?为何一段视频、几张照片投入到微博之后所产生的蝴蝶效应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如此令人惊人?微博作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新媒体,其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内容的自主性、传播方式的互动性都让微博在政治反腐中迅速成长。有的网民对此类微博反腐事件的围观纯粹是为了娱乐,有的网民跟风转发为事件造势,有的网民则是不断深究事件的真实性以及背后的更多隐情······微博这个新媒体,在传播信息和观念的同时,为一般人提供许多无害的享乐来为进步做出贡献的同时,还有着揭露政治腐败这一大亮点。但微博反腐只是制度反腐的补充,网络狂欢在加剧信任危机,也应引起警惕,“如果不能推动官员财产公开,信任危机只会扩大,如果没有制度反腐,微博反腐也将变得毫无意义。”知名鉴表网友花总如此评论。他认为最理想的是,“政府正确认识、重视民众的知情权,推动官员财产公示,促进廉洁奉公,在制度上形成更为完善的反腐机制,提倡民众的拥护和配合,官民拥有平等的对话空间,双方良性互动”。 虽然微博反腐造成了一定的轰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微博的低门槛与非实名制,使一些微博言论过于随意且不负责任,还有各种的人肉搜索、人身攻击,很容易误伤无辜民众,不明真相的民众也很容易被煽动,微博就像一个大酱缸,各种真实性不明的信息充斥其中,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而不是盲目地跟风围观甚至是起哄。 微博在政治反腐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提供信息给专职部门调查取证而不是提供民众暴力审判、反腐狂欢、阴谋论盛行的浑浊之地。微博反腐需要理性回归,现实反腐需要纪委调查、民众监督等的多方合作。微博这一新媒体需要认清自己的定位,更多的是应该教育大众,让大众在微博上得到更多的希望和启发,而不仅仅是娱乐大众。 (2)每一种新媒介都因其教育及文化的功能而受到赞扬,而同时也因为它的传播影响而为人们所恐惧。   发生在2013年3月24日~3月27日的“深圳最美女孩”事件,事件当时在微博上引发热议。“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盯着快餐店里的盒饭直流口水,被一名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