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气候特征题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北低南高、山区低平原高;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北少南多、平原少山区多。 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北低南高、山区低平原高;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北少南多、平原少山区多。 安徽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 安徽省气象局 2013年4月26日 一、安徽省气候概况 安徽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春暖、夏炎、秋爽、冬寒。 与过渡带气候相对应的是,我省自然植被自南向北依次是: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农作物分布: 沿江江南:以棉花、水稻、茶叶、油菜为主; 江淮之间:以蔬菜、水稻、棉花、小麦为主; 沿淮淮北:以小麦、大豆、玉米、棉花为主。 年平均气温14~17℃。 年际变化明显,1969年最低,为14.8℃;2007年最高,为16.9℃。 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年降水量700~1800毫米。 年际差异大,最少1978年,仅685毫米;最多1991年,达1629毫米。 我省汛期为5~9月; 汛期降水量600~1100毫米。淮北和江淮之间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75%,沿江江南占55~60%。 汛期降水量空间分布 全省各月降水量分布 25 N 30 N 35 N 110 E 120 E 130 E 125 E 115 E Altitude (m) 干冷空气 暖湿空气 由于地处过渡带,南北冷暖气流常常交汇于江淮地区,天气气候复杂,灾害频发,其中旱涝最为常见。 二、我省主要气象灾害 (一)淮河流域旱涝灾害 淮河流域旱涝频繁,旱年2~3年一遇,涝年大约3年一遇;2000-2009年,淮河流域洪涝频繁,其中2003年、2007年出现流域性大洪水; 旱涝在时间上交织、空间上并存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常常会出现旱涝急转。 2003年6月21日-7月22日沿淮淮北降水量为500~700mm,较常年同期偏多1.7倍,蒙洼、唐垛湖等9个行蓄洪区先后蓄洪。直接经济损失156.22亿元。 2007年6月19日-7月11日,淮河干流安徽段超过500毫米,最大凤台652毫米。受强降水以及上游客水影响,7月11日4时王家坝水位达29.59m,超保证水位0.29m,与1954年最高水位持平。 2003年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 2007年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 (二)梅雨期集中强降水 我省平均入梅6月16日,出梅7月10日,梅雨期长度24天。 入梅最早的是1991年5月18日,最晚的是1982年7月9日,两者相差52天。梅雨结束最早的是1961年6月15日,最晚的是1954年和1987年,均为7月31日,早晚相差46天。 长梅年或丰梅年往往导致我省形成洪涝灾害,如1954、1991年。而空梅年或少梅年往往又会造成旱灾,如1958、1978年。 1954年6月4日入梅,7月31日出梅,梅雨期长达57天之久,且梅雨量又特大。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5-7月降水量普遍为1300~2000毫米,江淮之间900~1300毫米,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1~2倍,出现百年罕见的大水。 2009年梅雨期略短于常年,但降水集中程度大,6月29日20时-30日20时,合肥以南共有23个市县出现10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大暴雨范围仅次于1984年6月13日(25个市县),沿江城市普遍出现内涝。 (三)台风 台风影响以7-9月为主,8月最多。 年影响为1.7个,持续2~4天。 台风的影响以强降水为主;影响程度南部重于北部、东部重于西部、山区重于平原。 影响我省的台风登陆点主要在福建中部至浙江中部。 近年来影响我省的典型台风个例为2005年“泰利”、2008年“凤凰”以及2012年“海葵”。 2005年受13号台风“泰利”影响,大别山区和江淮地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强降水,9月3日沿江到沿淮有36个县市暴雨,其中13个县市大暴雨,最大岳西493.1毫米,为全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日降水量最大值。全省受灾人口693.95万人,因灾死亡81人。直接经济损失56.33亿元。 2008年受第8号台风“凤凰”影响,7月28日-8月3日滁州、巢湖等地出现了历史罕见强降水,累计降水量普遍在200毫米以上,其中滁州428.5毫米、全椒423.4毫米、含山410.0毫米,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滁河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91年的大洪水。因灾死亡11人,直接经济损失41.93亿元。 (四)旱涝急转 受典型季风气候的影响,全省降水量不仅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年内分布也极不均匀,往往出现“前涝后旱”、“前旱后涝”,甚至导致“旱涝急转”现象。 例如1991年全省夏季大涝之后,9~12月出现连续3个月的秋冬连旱,造成“前涝后旱”;1982年6月中旬之前,全省持续干旱少雨,6月下旬开始降水迅速增多,并且7~8月降水异常偏多,导致严重洪涝,出现“旱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